EN
https://www.gov.cn/

綻放最美格桑花——水利部“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2018-08-31 09:21 來源: 水利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8月,是格桑花盛開的時節。格桑,在藏語中意味著“美好時光”或“幸福”。

8月16日,水利部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召開水利人才“訂單式”培養工作座談會,來自中西部有少數民族自治州的省份水利廳(局)有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共享“訂單式”培養經驗,共襄基層水利人才隊伍建設。

“‘訂單式’培養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的基層水利人才隊伍建設探索了一種有效的模式,對我國其他地區基層水利人才培養具有可複製、可推廣的意義。”會上,水利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田學斌的話道出了此次會議的主旨,也為基層水利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兩年多來,從玉樹到果洛,再到黃南,水利部積極推動青海3個藏族自治州引進水利人才“訂單式”培養,創新機制方式,有效破解了基層人才長期“引不進、留不住”的關鍵難題。

立題——

以問題為導向 破解基層水利人才短缺瓶頸

“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就人才工作方向再次作出重要論述。

作為脫貧攻堅戰的主陣地,“老少邊窮”地區一度陷入了培養人才難、吸引人才難、留住人才更難的境地:不説外面的人才不願到這些地方來,就是好不容易走出去的孩子也不想回來。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就基層人才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不斷打通人才向基層流動的通道,激發了人才到基層和一線創新創業的內生動力。

如何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貫徹好中央關於基層人才開發培養的戰略部署?水利部黨組以堅定的態度和決心,深入推進人才工作,基層人才開發培養工作的創新探索呼之而出。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基層水利工程建設、飲水安全、水旱災害防禦等任務日趨繁重,水利發展對水利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尤其是近年來,中央持續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在建水利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而水利建設項目大多在基層,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水利建設的任務更重、力度更大,但水利在崗人數卻從“十二五”初的103萬人減少到去年年底的90萬人,其中主要是基層在減少,基層水利人才短缺與水利建設任務繁重的矛盾更加突出。

玉樹,地處三江之源,當地水利建設管理和水生態保護任務十分繁重。但受自然條件、經濟條件、人員編制等因素制約,水利專業人才嚴重短缺,成為當地水利建設最大的制約瓶頸。

“青海南部藏區基層水利人才長期存在‘引不進、留不住、提升難’的問題,制約著三江源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為此,玉樹州黨委政府專程來水利部,提出幫扶人才隊伍建設的請求。”水利部人事司司長侯京民介紹。

結合中央人才發展戰略,以解決基層人才發展訴求、破解基層人才短缺問題為導向,水利部黨組高度重視,把玉樹水利專業人才短缺作為難點優先解決。2016年,水利部會同青海省有關部門在玉樹首批實施水利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為破解基層水利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問題提供了一套有效方案。

破題——

協同配合作戰 因地制宜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命題已出,如何破題?“訂單班”人才如何培養?

根據水利部黨組要求,人事司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發現必須充分發揮地方黨委政府積極性,有效整合資源,建立長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此,針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水利部與青海省水利廳、省教育部門、州政府、水利局以及職業院校加強溝通協調,立足實用性和針對性,突出民族化、本土化和專業化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2016年6月,人事司會同青海省水利廳、楊淩職業技術學院協調青海、陜西兩省教育部門面向玉樹藏區定向單列40名高考招生指標,並協調在陜西楊淩職業技術學院單獨辦班培養。6月15日,玉樹州政府、楊淩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了《政校合作訂單培養人才協議書》。9月,“玉樹水利訂單班”正式開班,40名學生開始了水利工程專業學習。

“訂單班”首次實現政府與院校合作,突出“專班+定向”雙協議結合,實現人才供需對接。玉樹州政府根據當地需求“下單”,楊淩職業技術學院發揮教育資源優勢編制培養方案、設置教學課程、選配任教力量按需“接單”,單獨列編藏區人才班,進行為期3年的專班專科培養。同時,政府與進入玉樹班的考生簽訂就業協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真正為藏區學生解決後顧之憂。

在課程設置上,學院通過開設大學英語、計算機等公共基礎和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等專業基礎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基本能力。另外,專門設置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農林牧等方面的生態環保特色課程,使學生在校所學知識更接“地氣”。同時,利用寒暑假期,組織學生實地參觀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參與工程監理、測量勘察等實際工作,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技能水平。

考慮到“訂單班”藏族學生與內地在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學院實行在校生活、教學雙班主任管理制度,由教育部門選派熟悉藏區教育、懂得藏漢雙語的教師擔任生活班主任,學院選派教學經驗豐富、工作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教學班主任,全面細化學生日常管理。在學費方面,針對“訂單班”多數學生來自農牧區貧困家庭的實際,採取州政府補助一年、學校免除一年、學生承擔一年的方式,併為特困生發放貧困補助,以減輕學生就學負擔。

在脫貧攻堅和生態文明建設征程中,“訂單班”的開設,成為依靠涉農職業教育訂單培養本地實用人才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為貧困地區培養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提供了模板。

2017年,中央有關領導就“訂單班”作出重要批示,為此類人才培養模式的複製推廣再次指明了道路。

解題——

關心關愛人才 不斷提升水利人才培養成效

時值暑假,在玉樹市國慶水庫施工現場,玉樹“訂單班”學生羅松求培、朋措求佔等7人正在技術員楊森的指導下開展工程質量檢測實習。對於明年即將回到家鄉、踏入工作崗位的他們而言,每一段實習經歷都值得回味。

在藏區,以往招錄的人才多為“飛鴿牌”幹部,幹上兩三年就走。如今,水利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打通了本土人才通過專業化培養,服務當地水利建設的通道,確保學生回生源地就業,有效解決了“引不進、留不住、用不上”的問題。

除了為當地培養水利專業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在推動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和安定團結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訂單班多數學生來自貧困家庭,地方政府、水利院校分別為學生承擔一年學費,減輕了學生家庭負擔,避免出現因學致貧、因貧退學,有效推進扶貧攻堅。同時,通過專業化培養,藏族學生有了專業技能,能夠穩定就業,參與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對促進當地社會穩定將發揮重要作用。另外,“訂單班”不僅培養了一批少數民族專業人才,而且加深了內地院校與民族地區的合作交流,成為促進民族團結的橋梁紐帶。

“如今,我懂得了黨員的職責和義務,時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主動加強政治學習,認真寫思想彙報,堅定了正確的方向。”作為“訂單班”學生,才仁松保已是一名預備黨員。

“訂單班”在提升人才素質過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利用主題班會、談話談心、實地參觀等多種形式,強化學生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入學2年來,“訂單班”已有32名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2人發展為中共預備黨員。

“我們要主動肩負起家鄉的期盼和重托,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實踐能力,用優異成績回報社會,回報家鄉。成為保護‘三江源’、建設美麗玉樹、建設偉大祖國的有用之才。”對於未來的重任,朋措代忠信心滿滿。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水利人才‘訂單式’培養力度,努力破除束縛基層水利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制度障礙,為湖北水利改革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作為相關省區代表之一,湖北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作出表態。

隨著“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基層水利人才隊伍建設也邁上了新征程,這不僅將成為新時代水利人才創新行動計劃的重要抓手,更將是助推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事業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

格桑花,正在祖國大地燦爛綻放。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