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開放合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2018-09-17 07:3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於解決京津冀地區長期存在的行政壟斷、市場分割帶來的功能重疊、同質競爭等問題,使之成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協調發展的區域,進而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和國家創新驅動高質量增長的新引擎。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化開放合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應當把它放在各項工作的基礎位置。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一個重大國家戰略。這一戰略直接指向,在於解決京津冀地區長期存在的行政壟斷、市場分割帶來的功能重疊、同質競爭等問題,使之成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協調發展的區域,進而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和國家創新驅動高質量增長的新引擎。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裏,受以GDP為中心的經濟考核體系和政績衡量標準的驅使,從各自的利益與需要出發,這一地區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內對外雙重封閉:對內,三地比較優勢突出但互補性差,整體上呈現出競爭大於合作、獨行多於聯動的狀態;對外,難以形成一體對外開放合作的思路與機制。這種分割和封閉,導致産業同構和惡性競爭,帶來了環境的惡化和“城市病”的滋生,帶來了地區發展的懸殊,也造成了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和整體競爭力提升的緩慢。要破解這些問題,單純依靠三地自身能力難以實現。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幾年來,三地各自為戰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隨著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産業轉移升級等領域的率先突破,一些方面的合作有了實質性進展,一體聯動、共商共建的形象開始樹立起來,但要實現全方位協同發展還有較長的道路要走。

開放合作有利於克服地區稟賦限制,實現資源要素的取長補短、優化配置,並有效延展地域發展空間;有利於實現錯位發展、做強做大地區比較優勢;有利於整合優良資源,以區域最高水平形成創新創造力;有利於實現先進帶後進,加快縮小地區差距,並有效提升區域整體素質;還有利於應對各種風險,和衷共濟渡過難關。對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來説,深化開放合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應當把它放在各項工作的基礎位置。

協同的基礎和前提是開放合作,而協同發展又會促進和深化開放合作。對於京津冀地區而言,既需要深化對外開放合作,也需要深化對內開放合作,對內開放合作是對外開放合作的基礎和前提。

當前,深化京津冀地區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牢固樹立開放合作意識。開放合作的實質是不同區域之間通過比較優勢的交換實現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換個角度説,就是趁力借勢發展。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推進開放合作的自覺性。發達地區要克服“高高在上”心理,主動融入相對落後地區的跨越發展進程,拓展配置資源要素的空間;相對落後地區要克服“低人一等”心理,勇於向發達地區敞開開放合作大門,積極吸收科學管理、先進技術、優秀人才和其他有利元素。對於所有地區來説,在今天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社會信息化快速推進的環境下,開放合作都能獲得最大的發展空間與最佳的發展條件,能夠取得1+1>2的發展成效。應使開放合作成為京津冀三地決策部署之必須、思想行動之自覺、措施安排之前提。在推進開放合作方面,採取實實在在的措施,推動開放合作全方位、深層次、多途徑、可持續地向縱深開展。

二是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規範、便利和舒適程度,決定著開放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應充分發揮國家和地區在制度、區位、文化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加強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比照國際標桿區域,聚合國內有益做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産業準入門檻;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精簡、高效、透明、可把握的要求,實施精準負面清單管理;運用現代科技工具,全面整合網絡資訊,實現信息共享和政務信息優質服務;推動形成保護産權、維護契約、促進一體,保障公平的市場秩序,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聯動實施最嚴厲的失信懲治制度;完善法律構架,建立靈敏快捷的多元化糾紛化解機制和仲裁體系,及時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推動優秀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轉化為廣大群眾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打造體現積極進取、誠實守信、愛崗敬業、互幫互助精神的社會文明高地;完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旅遊休閒、社會安全等公共服務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宜居宜業的優質生活圈。

三是充分借勢國家開放戰略。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優勢,通過推動共組投資集團、共建發展基金、共同開發國內外市場等途徑,加強同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沿海地區的合作;通過共建産業園區、發展“飛地經濟”、建設特色小鎮等舉措,加強同中西部地區的合作;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通過運作機制、功能平臺、重大項目、創新資源等的共建共享,加強同香港澳門地區的合作;借力“一帶一路”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效對接,全面開展項目、産能、技術、標準、園區等合作,提升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不斷拓展對外貿易;按照國家出臺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結合區域實際制定實施方案,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和開放合作深入展開。

四是著力抓好基礎關鍵領域。打好了基礎,開放合作就會持之以恒;抓住了關鍵,開放合作就會不斷走向縱深。為此,應在三個“兩”上狠下功夫。

第一,抓好“兩項”制度建設。一是統一制定區域發展規劃。目前,京津冀地區已有了統一的《“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採取有力措施增強其實施的約束力的基礎上,應努力創造條件,聯合編制三地一體的年度發展計劃,協商提出地區發展的年度工作任務。二是建立協同發展的法規體系,可考慮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條例》,以打破分割壟斷、遏制不良競爭,促進合理分工、實現一體發展。

第二,抓好“兩類”基礎性工作。一是實現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著眼于解決當前存在的擁堵問題和服務於遠期建成世界級城市群,協同建設堅固、立體、智慧、便捷的基礎設施網絡。為此,要繼續打通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和消除區域國省幹線“瓶頸路段”,形成便捷暢通的公路交通網;繼續優化提升港口、機場佈局和集疏運功能,構建現代化的航運體系和國際一流的航空樞紐。二是推動建立一體化的市場體系。應全面清理並堅決廢止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特別要注重甄別和破除隱形市場壁壘;統籌謀劃區域要素市場,探索建設統一的金融投資體系,城鄉一體的建設用地市場、開放共享的技術信息市場。

第三,抓好“兩個”關鍵性領域。一是統籌推進産業發展,立足體現功能定位和發揮比較優勢,有效利用疏解轉移行動,合理規劃和推動實現産業協調佈局;結合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和世界級城市群,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培育發展高端産業和新型經濟。二是聯動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把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作為體現協同發展和開放合作程度的核心指標,努力創造條件,逐步推進區域內全體人民在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居住就業等主要領域享有公共服務的同權化和一體化。

五是積極建設開放合作平臺。開放合作平臺是試驗窗口,能夠對一些風險較大的改革開放和發展項目進行試驗探索;是示範基地,能夠以其取得的卓越功效和形成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影響和推動全局,應把科學謀劃、適當設立有關功能平臺作為深化京津冀開放合作的一個重要抓手。

第一,要結合城市結構調整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改革城市管理體制、優化城市服務、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形象,把各大中城市全面打造成為高端、包容、舒適、安全的開放合作平臺;第二,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使其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合作高地;第三,做好各個“微中心”建設,在輔助雄安新區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時,成為主題鮮明、專業突出的內引外聯基地;第四,推動特色園區體制機制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進一步增強開放合作的品質和聚集外部優良資源要素的功能;第五,支持京津冀三地企業合作開展國際投資、跨國兼併收購和共建國外産業園區,協同開拓國際市場。

六是探索建立互利分配機制。建立良好的利益分配機制,是深化開放合作的有力手段和根本支撐。應立足於公正合理、互利共贏的要求,依照具體實際精心謀劃、科學設計。重點是協商做好跨地區投資、産業轉移承接等重大事項利益分享的政策安排和制度建設,逐步形成指標健全、權重合理、比例得當的較為完善的分配方案;著力探索“飛地經濟”、共建園區等的利益分配和成果共享模式,力求在産值、稅收、利潤、節能減排等重要指標的區際分割上形成合理辦法。(國家發改委 范恒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