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風雨中的“相向而行”——廣西抗擊颱風“山竹”一線觀察

2018-09-18 07:3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寧9月17日電 提早佈置、全面排查、緊急轉移……雖然颱風“山竹”強勢來襲,風雨肆虐,但兩股相向而行、井然有序的人潮卻隨處可見——一邊是黨員幹部、搶險救援人員義無反顧地衝鋒陷陣,另一邊是人民群眾從危險地區有序安全地轉移出來。截至目前,廣西緊急轉移安置10萬多人。

“寧可在災害發生前被群眾罵,也不願在災害發生後聽群眾哭”

16日,儘管颱風還未進入廣西,位於中越邊境的崇左市已做好緊急防禦部署。20時召開的防禦颱風“山竹”臨戰視頻調度會議決定,增派7個以市委常委任組長的工作組,連夜趕赴颱風可能經過的地方,一線指揮防汛防颱風工作。

連日來,崇左市、縣、鄉鎮幹部以及公安、民兵、消防、醫療衛生等應急搶險人員趕往各個重點區域,組織應對“山竹”的嚴密防禦網絡,形成了一條源源不斷涌進危險區域的人流。與之反向而行的,則是從颱風可能經過區域轉移出來的群眾,特別是空巢老人、兒童、殘疾人等,大量群眾被安置在酒店、學校教室、村委會、社區辦證大廳等地避險。

颱風登陸當晚,在大風和雨水中,崇左市的鄉鎮和村屯的道路上,車燈、手電筒的微光在黑暗中閃耀,黨員幹部紛紛進村入戶,進行最後的安全隱患排查,絕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在寧明縣亭亮鎮那潭村弄村屯,患有嚴重腿疾的危改貧困戶程禮光淩晨時分還在自己危舊的老房子裏沒有撤離,他認為應該不會有事。寧明縣委常委、副縣長韓日輝帶隊巡查發現後,立即拿出手機上“山竹”颱風造成嚴重危害的視頻讓程禮光看,終於説服他搬離。

程禮光腿腳不便,不能行走,巡查人員合力將他抬到政府剛剛搭建好的新房子裏避險,並幫助他把部分財物轉移出來。“我們寧可在災害發生前被群眾罵,也不願在災害發生後聽群眾哭。”韓日輝説。

到風雨中去,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為應對颱風“山竹”,柳州市消防支隊15台消防車54名官兵于16日一早趕赴颱風“山竹”可能經過的重點地區玉林市增援。

颱風中心經過玉林後,他們當晚又分成三組前往博白、陸川、福綿三縣。面對災害及可能發生的危險,消防官兵立即奔赴前線。據了解,為全面做好“山竹”颱風的應急救援工作,自治區消防總隊共調派了南寧、柳州、梧州3個支隊,35台消防車,140余名官兵進行增援。

9月16日晚,“山竹”從廣東入境廣西。在兩廣交界的梧州市,不少道路兩旁的樹木被吹倒、吹斷,橫七豎八倒在道路上,加之風雨交加,過往車輛隨時會撞上,道路險情不斷。

國道324線岑溪市歸義鎮路段一棵大樹被風吹倒,佔據了大半幅道路,藤縣河東加油站對面路段樹木被颱風刮斷,龍圩區一處鄉鎮道路被吹倒的竹林阻斷,岑溪市區80多米長的鐵制護欄被吹倒……直至17日淩晨,交警們仍然冒著夜雨四處清障,保障阻斷道路第一時間恢復暢通。

北流市是“山竹”進入廣西的第一站。在北流市隆盛鎮平坡村,有電線桿被吹倒、有橫擔被拉壞了,16日22時許開始停電,5000多名村民的生産生活受到影響。

冒著大雨,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玉林北流供電局黨員幹部和工人20多人緊急趕到平坡村。接線、伸線、安裝拉線……伴隨著機械轟鳴,新的電線桿終於立起來。

17日16時許,搶險工作終於畫上了句號,24歲的職工黃華對記者説:“為了平坡村5000多名村民能儘快用上電,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與群眾在一起 讓群眾安心

9月17日,一張照片在北海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廣泛傳播:一名中年漢子背著老人披著雨衣在黑夜裏行走。老人名叫曹維耀,已87歲,居住在北海市合浦縣白沙鎮獨山村。

“當時天漸漸黑了,下起大雨,刮著六七級大風,我們發現曹維耀老人還在村裏,老人家的房子已是半危房,有的瓦面還漏雨,很不穩定。”獨山村老黨員曹錫添説。

風雨越來越大,曹錫添背著老人,其他黨員幹部打著手電筒,將老人送上開往村部的麵包車後,他們又返回繼續排查。

“山竹”到來前,合浦縣被認為可能將是受災較嚴重的地方之一。“我們絲毫不敢大意,提前2天就安排所有鄉鎮幹部下到村裏,”合浦縣白沙鎮鎮長吳福榮説,“山竹”來臨的時候,所有黨員幹部都在基層,每個村裏都有挂點的鄉鎮幹部、工作組組長過夜,村裏黨員幹部成立了醫療救助小組、應急救援小組等小組,隨時應對突發情況。

在邊境縣級市憑祥,為防止強颱風可能毀壞塔吊、工棚等設施並導致人員傷亡,36個在建工地的1061名工人及項目管理人員被緊急轉移到安全的地方。“颱風要來了,16日晚飯後我們被緊急安排到西貢大酒店住下了。”在憑祥市高級中學學生食堂工程務工的建築工人陸顯庭説,他來自廣西玉林,與14個同鄉在酒店安全避風。

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趕往鄉鎮、村屯不少黨員幹部當晚就地駐紮下來,和群眾一起迎戰“山竹”。憑祥市委常委、副市長覃文吉説:“萬一有緊急情況發生,住在當地有利於及時實施救援。黨員幹部在一線,群眾覺得有依靠,也會更安心一些。”(參與記者王念、王軍偉、盧羨婷、夏軍、何偉、吳小康、向志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