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農民增收要靠優糧優價

2018-09-26 07:4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年來,由於多重因素交織,糧食種植收益總體呈下降趨勢,農民種糧收入大不如前。保障種糧農民持續增收,讓糧食收購價格回歸市場,是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國家在推進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的同時,也要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兩者不可偏廢。

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目的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建立優質優價的糧食收儲機制,促進糧食生産從“重産量”向“重質量”轉型,種糧農民增收從“靠産量”向“靠質量”轉型。從目前來看,隨著糧食收儲加速向市場化轉型,優質優價的收儲機制正在逐步形成。今年夏糧收購期間,小麥收購價格呈現明顯兩極分化,優質小麥價格一路上揚。從長遠來看,越來越多的農民會選擇種植優質糧食品種,種糧農民“靠質量”增收將成常態。

糧食價格波動是影響種糧農民收益的最主要因素。當前糧食價格下降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從國際市場來看,全球糧食供應充足,糧食價格總體走低;從國內市場來看,雖然今年夏糧有所減産,但我國糧食連續多年豐産豐收,糧食總體供應充足,在國家放開糧食收購價格後,糧食價格總體呈現走低態勢。今年夏糧收購過程中,優質小麥收購價格雖然有所上漲,但糧價受國家宏觀調控,不可能出現過大漲幅。因此,與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之前相比,農民種糧收益有所下降。

糧食種植成本也是影響農民種糧收益的重要因素。糧食價格下跌,種植成本下跌,農民種糧收益也能得到保障。然而現實情況是,近年來,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價格不斷上漲,推高了糧食種植成本,土地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上漲更是讓一些種糧大戶承受壓力。糧食價格下跌和種植成本上升的雙重影響,導致農民種糧利潤偏低。土地是農民的根本,為了拓展增收空間,一些種糧大戶想方設法通過擴大土地規模化、提高機械化耕作水平來降低種植成本,一些小農戶通過土地託管服務來降低種植成本,但是,增收效果尚不顯著。

糧食種植收益下降,直接影響農民收入,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和消費能力。國家在推進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時,必須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目前,除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耕地保護補貼、輪作補貼外,在東北地區,國家給予農民玉米生産者補貼和大豆生産者補貼,一些糧食主産區還出臺了地方補貼政策,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糧食價格下跌給農民造成的損失。未來,還應不斷完善糧食生産補貼政策,簡化補貼操作程序,提高種糧補貼的精準性。

天有不測風雲。現在,我國糧食生産能力已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仍然無法改變糧食生産“靠天吃飯”的局面。近年來,極端天氣越來越多,給種糧農民造成很大困擾。今年由於天氣原因造成很多地方小麥減産、品質下降,直接影響種糧農民收益。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能夠最大限度挽回受災農民的損失。但是,政策性農業保險存在覆蓋面小、理賠金額低等問題,各地應鼓勵引導保險機構根據農戶需求開發高保障或補充保障型農業保險産品,逐步推動農業保險從保成本向保産量、保收入轉變,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保護農民利益中的作用。(劉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