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相關領域專家進行深入論證
關注人工影響天氣同生態環境關係

2018-09-29 07:4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工影響天氣使用的碘化銀等催化劑會造成環境污染嗎?最近,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科技諮詢評議委員會組織環境保護、相關高校、部隊、氣象等行業和領域的專家,進行了論證。

經過質詢和討論,專家組認為,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目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使用的碘化銀催化劑用量少、分佈範圍廣,單位體積所産生的銀離子濃度遠低於國際和國內水環境質量標準,不會對環境産生不利影響。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會對生態環境産生長期的累積不利影響。

“雲有暖雲和冷雲之分,降水機制不同,需要的催化劑種類也不同。”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專家、研究員李集明介紹,“國際上人工影響天氣催化劑主要有碘化銀類催化劑、致冷劑、吸濕性催化劑三大類。碘化銀類催化劑和致冷劑用於冷雲,暖雲則靠吸濕性催化劑。”

專家組表示,致冷劑主要包括乾冰(固體二氧化碳)、液態二氧化碳和液氮。這類催化劑播撒入雲後能使空氣迅速降溫,促使雲中過冷水滴凍結成冰粒子,其本身則汽化成為二氧化碳或氮氣,它們是自然空氣的組成部分,且用量極少,不會對生態環境産生污染。

吸濕性催化劑主要為氯化鈉等吸濕性細小顆粒,目前業務中極少使用,對環境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由碘化銀和輔助成分組成的碘化銀催化劑,廣泛應用於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作業時,主要通過燃燒方法獲得碘化銀溶劑粒子,1克碘化銀催化劑在-15℃環境下可形成10的13次方到10的14次方個冰晶核,所以播撒少量的碘化銀催化劑就可以産生足夠的人工冰核,達到作業要求。碘化銀不溶于水,分解形成的銀離子在自然環境中不穩定,易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專家組表示,國際上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究碘化銀催化劑對環境的影響。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對碘化銀催化降水後銀離子濃度的長期檢測結果表明,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産生的銀離子濃度低,對環境的影響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飲用水中銀離子濃度不得超過50微克/升)。

我國也一直高度重視人工影響天氣對環境的影響問題,多次檢測和分析結果表明,碘化銀催化劑對生態環境沒有産生不利影響。從2003年開始,北京市每年夏季在密雲水庫和官廳水庫區域進行蓄水型人工增雨作業,並對水庫水體進行銀離子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水庫銀離子平均濃度為0.64微克/升,遠低於《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的50微克/升的國家標準。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是局部的,使用催化劑是微量的,作業時間和影響範圍是有限的。國內外的相關科學研究都表明,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不會産生負面影響。”李集明説。(記者 劉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