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外匯管理,更積極更開放

2018-10-09 08:14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回顧40年,中國在外匯管理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體現一國實力的外匯儲備顯著增長。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儲備反映一國實力,尤其在發生金融危機時,又是信心的表現,堪稱一國經濟的“定海神針”。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中國外匯儲備僅為1.67億美元,1996年破千億,為1050億美元,2006年破萬億,為10663億美元,2014年6月達到3.993萬億美元峰值,截至2018年9月末為30870.25億美元,有所回落。儘管目前全球經濟處在強勢美元和美國加息的週期中,未來中國仍有可能保持在這一水平上下。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經歷以下重要變革:1979年至1993年,人民幣經歷從單一匯率到雙重匯率的變遷。1994年是中國外匯管理制度改革重要年份,改進了匯率形成機制,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施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2005年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15年8月11日,又完善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

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大幅提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始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在1996年12月底,中國接受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八條款,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之後逐步開放資本賬戶的部分內容,直接投資項實現基本可兌換;通過通道開放的方式穩步推進證券投資項下可兌換,包括QFII、RQFII、QDII、RQDII、滬港通、深港通等。

外匯儲備管理由傳統方式走向積極管理。外匯儲備管理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原則。隨著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長,在滿足安全性和流動性之後,還有不少外匯儲備,如不妥善管理,外匯儲備機會成本過大,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中國開始關注外匯儲備收益性,通過中央外匯業務中心,將外匯儲備進行積極管理,在香港、紐約、倫敦等地設置機構,在全球多元化投資配置資産,取得不錯回報,實現了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目標,為外匯儲備多元化運用奠定基礎。

抵禦金融風險的外匯監管方式日趨成熟。中國外匯監管當局不斷推進外匯監管方式改革,弱化事前審批,完善事中事後管理,提高了國際收支監測分析的準確性和前瞻性,對於抵禦金融風險傳染,發揮了重要作用。(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 高潔)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邊雋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