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共同營造文明旅遊大氛圍

2018-10-11 08:0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無論是領略名山大川,還是體味文明進步,“在路上”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金秋十月是適合旅行的時節,無論是矗立在北京秋日陽光裏的故宮,還是老上海風情街船塢碼頭、黃包車、南京路老路牌,抑或是令人口齒留香的江蘇揚州老字號茶社,都讓人們意猶未盡、流連忘返。而每一個在路上的人,在遇見心儀美景的同時,也為旅遊市場作出了貢獻。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見證了中國旅遊市場的變化。今年黃金週期間,景區出現了“降價潮”,國內近千家景區公佈免費開放或門票降價措施,其中5A、4A級景區佔比超過七成。這説明,大多數景區不再過度依賴“門票經濟”,開始在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而供給側的改革,也帶來了需求側的旺盛。經測算,國慶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很多景區實現降價提質,迎來告別門票依賴的“發展拐點”,讓人們切實感受到景區公共屬性的回歸和供給側改革的誠意。

與旅遊市場供給側改革相適應,人們的出行選擇更加多元化、旅遊消費更加個性化。在南京的一家新零售智慧門店,由於VR試衣鏡帶來的體驗感和高效率,“銷量比平時翻了一番”;越來越多的小眾化品牌、體現個性情感因素的産品受到追捧,80後、90後崇尚個性化追求,“是不是大牌不重要,適合自己,只要自己喜歡就好”;除了那些傳統景區外,鄉村遊、民俗遊、康養遊、文創遊、自駕遊等出行選擇火熱,“鄉村”正從戶籍和身份概念,向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間概念變化……可以説,人們的旅遊消費更講品質、更重體驗、更有個性,正成為消費升級新趨向。

往深層看,旅遊市場的變化也是觀察社會文明進步的窗口。自駕遊讓我們對完善帶薪休假和優化交通資源配置有了基本共識;對不文明行為的討論和批評,促進了公共文明的發育和養成;曾經的天價魚、天價蝦等宰客事件,讓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得到演練與提升……伴隨著出行的腳步,公眾也逐漸開始關心如何促進旅遊業的進步、公眾文明素養的提升。回顧最近的新聞事件,儘管還存在一些亂刻亂畫、給河馬投喂塑料袋等不文明行為,但類似現象的發生率在降低,文明旅遊的大氛圍正在形成。西安華清宮景區推出“垃圾換水、貴妃送花”活動,孩子們主動將丟棄的飲料盒扔到垃圾桶;南京博物院參觀人數達到3萬多人,雖無專人維持秩序,遊客卻都自覺排隊購票、秩序井然……一項調查顯示,近半數境外受訪者認為中國遊客的文明素質在提高。從境內到境外、從線上到線下,文明出行蔚然成風。

中國的旅遊市場,正呈現出越來越鮮明的地方特色。比如,山東各地依託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傾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動;雲南推出新的演藝産品,《藏謎》在麗江千古情景區藏謎大劇院開演,西雙版納《傣秀》持續受到遊客歡迎。與此同時,旅行的文化味也越來越濃。數據顯示,國慶期間,超過90%的遊客參加了文化活動,超過40%的遊客參加了兩項文化體驗活動,前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和科技館的遊客達到40%以上。而無論是領略名山大川,還是體味文明進步,隨著旅遊市場的日益成熟,“在路上”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李思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邊雋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