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雪龍探極:提升我國極地工作5大能力

2018-10-11 21: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福州10月11日電(記者 劉詩平)上個月從北極科考歸來的“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下月初將搭載科考隊進行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自然資源部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秦為稼11日表示,增強對極地的認知是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的需求所在,目前對極地認知不足,“雪龍”必須“探極”。

秦為稼在福建廈門舉行的“2018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説,國家“十三五”期間規劃了“雪龍探極”重大工程,將圍繞對極地的認知,提高科研能力;圍繞南北極觀測網建設,提升探索能力;圍繞站船機建設,大力提升投送能力;圍繞站、船相互之間通訊系統建設,有效提高數據傳輸和實時監控能力;圍繞應用系統建設,加強信息綜合處理與應用能力。

“‘雪龍探極’重大工程的核心思想,是提高科學觀測的業務能力和提高極地科學研究活動的綜合支撐能力。”秦為稼説。

極地在氣候系統中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和響應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於觀測研究的不足,加上極地地區的特殊性,導致對冰蓋變化、大氣-海洋-冰相互作用、極地與中低緯度氣候相互作用等過程的機理認知不足,數值模式對極地系統許多關鍵過程的模擬能力有限,直接影響數值模式對極地和全球變化預測的準確性。

秦為稼表示,應儘快加強極地觀測技術研發能力,提高極地觀測時空分辨率,發展新一代數值模式,對極地系統的認識逐步達到對中低緯度過程的認知水平,從而使氣候模式對未來溫度的預測在極區逐步收斂,減小預測的不確定性。

“除應對氣候變化外,地球系統科學的極地認知也必須繼續深入研究。”秦為稼説。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表示,過去一年中,我國極地工作取得了許多新進展:成功實施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完成了阿蒙森海綜合調查,南極科考第5站在南極羅斯海恩克斯堡島奠基。順利實施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首次成功布放“無人冰站系統”、水下滑翔機等自主研發裝備;新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順利下水,可望于2019年建成交付使用。

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極地科學學術交流平臺。本次年會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中國海洋學會聯合主辦,來自92家機構的500余位代表參會。會議在極地冰蓋大尺度演化與深冰探測、極地冰-海相互作用及其生態環境效應等7個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同時就年會的國際化進行新嘗試,召開極地科學亞洲論壇,舉行了南極天文、極隙區動力學、極地生命科學和數據共享等4個分論壇。

年會期間,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成立了極地分會,以進一步推動我國極地科技發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