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金塔胡楊林“點沙成金”

2018-10-16 15:5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蘭州10月16日電 題:金塔胡楊林“點沙成金”

新華社記者 任衛東、譚飛、任延昕

金秋十月,在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八萬多畝人工胡楊林化為一片金黃,在一池碧水的掩映下,如同一把把火炬,閃爍著耀眼的金光。

6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風沙肆虐、寸草難生的茫茫戈壁灘,如今胡楊成林,遊人如織。從防風固沙,到生態旅遊,金塔人民用60多年的堅持,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半個世紀的植樹造林

“天上不飛鳥,地下不長草,地物擺不平,風吹石頭跑。”這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金塔縣生態環境狀況的真實寫照。

金塔縣地處巴丹吉林沙漠的邊緣,全縣沙漠化土地面積1815萬畝,佔全縣國土總面積的64%。這裡常年乾旱少雨,風大沙多,生態環境脆弱,是全國沙漠化最為嚴重和風沙危害最嚴重的縣市區之一。

在老金塔人的記憶中,從前的家鄉總是一颳風就黃沙漫天,“伸手不見五指”。為了抗擊風沙、改善家鄉環境,60多年前,金塔人開始自發地植樹造林。

“每年一到三四月份,家家戶戶就拎著水壺,背著乾糧,到風沙口去種樹。他們每天天剛亮就出發,走上兩三個小時到風沙口,一幹就是一天。餓了就啃窩窩頭,睏了就睡沙窩窩,直到天黑才收工回家。”在金塔生活了幾十年的達軍山還清晰地記得當年全民種樹的“盛況”。

挖坑、埋苗、填土、澆水…… 在缺少現代化機械設備的年代裏,他們全靠肩挑手抬,在戈壁灘上埋下了第一批胡楊的樹苗。

最開始“拓荒”並不容易。胡楊雖為耐旱植物,但人工種植的幼苗在惡劣的野外環境中成活率並不高。“今年種的有些第二年就死了,這也是常有的事。”金塔人在年復一年的堅持中摸索出了提高胡楊存活率的方法,換土、滴灌、人工護林……慢慢地,幼苗長成小樹,在戈壁灘上紮下根來。

如今,金塔縣已建成防風護田林帶90多條,建設農田林網4000多公里,林地面積達143萬畝。曾經黃沙蔽日的場景早已不復存在。

“意外”的金色收穫

60多年前戈壁灘上種下的防風固沙林,如今已長成八萬畝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2009年,金塔縣政府萌生了將這片人工胡楊林打造成旅遊景觀的想法。他們在林區裏引水,挖湖,修路,把它打造成金塔沙漠胡楊林景區並對外開放。一位在金塔縣幹了一輩子環境治理的幹部感慨道,“金塔如今也有收門票的旅遊項目了。”

每年秋季,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在這片黃葉綠水的風景畫中流連忘返。

64歲的王元君此次專程帶著老伴從家鄉廣州飛來,她興奮地告訴記者:“來之前誰能想到?在大西北還有這樣一塊寶地!”

儘管早已從“驢友們”的口中聽過了不少讚譽,但當真的身臨其境,王元君還是止不住地讚嘆“真是太美了!”。她不停地舉起手機拍照,説要把這景致拍下來帶回家,跟沒來的兒子和兒媳“炫耀炫耀”。

來自四川的李興背著相機包,一手提著相機,一手拖著三腳架,不斷地在金波湖畔來回走動。他不時地俯下身,或是側過頭,試圖找到一個最佳拍攝點。

這已經是他連續第三年來拍胡楊林。與前兩次的“孤身作戰”不同,這次他帶著四個攝影圈的好友一同自駕前來。他説:“這裡的遊客一年比一年多了,知道這裡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近年來,金塔胡楊林沙漠景區的知名度越來越大,遊客人數連年增長。根據金塔縣委宣傳部提供的數據,僅今年“十一”假期,金塔縣就接待遊客28.49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5.07%,實現旅遊收入2.36億元,同比增長14.35%。

擋住風沙,引來遊客。金塔人民“點沙成金”,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朝氣蓬勃的胡楊林

在人們的印象中,胡楊代表著滄桑和蕭瑟。如今,金塔的人工胡楊林充滿了年輕和生機。

“半個多世紀以來,金塔人一代接一代地在這裡植樹造林。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美化家園,把曾經的風沙口變成現在的森林公園。這種精神是其他原始胡楊林景區不具備的。”金塔縣委書記方學貴説。

近年來,景區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完善了人行步道、遊客接待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打造了胡楊民俗風情街、胡楊村、花卉觀光園等工程,引進了特色餐飲、沙漠摩托、駝隊漫遊等體驗項目。2015年,金塔沙漠胡楊林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方學貴説:“隨著景區知名度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對環境治理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今,金塔全縣森林覆蓋面積為4.7%,荒漠化面積還比較大,金塔人民仍然在奮發拼搏,堅持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

記者驅車離開金塔縣城時,看到道路兩旁有數萬畝近兩年新種下的胡楊林。它們中有的只有一兩年樹齡,還只是些一米多高的小樹苗。但不難想象,幾十年後這裡也會是胡楊成林,萬畝金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