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回歸保障本源 我國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能力持續提升

2018-10-17 17:0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回歸保障本源 我國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能力持續提升

新華社記者 譚謨曉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開幕,保險業近日發佈財産保險服務方案,有關保險機構將為此次博覽會提供總保額達350億元的風險保障,並提供全過程風險管理服務。這是保險發揮風險保障核心功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

當前,我國保險業加速回歸保障本源,逐漸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從減災防災到進出口貿易,從國家鐵路建設到國産大飛機項目……背後都有保險業保駕護航的身影。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保險業累計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5263萬億元,賠付支出7965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財産保險業務賠款3625億元,同比增長16%。

“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提高。”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説,1至8月,出口信用保險保費收入100億元,承保金額2.5萬億元,為穩外貿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服務民生方面,大病保險、健康保險、意外保險以及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等發展勢頭較好,尤其是在為特殊群體提供保險保障服務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記者了解到,結合環衛工人工作強度大、風險高等特點,2017年8月,新華保險啟動環衛工人保險保障項目,目前已為全國50萬餘名環衛工人贈送了每人最高保額10萬元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總保額超過500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已完成理賠案例21起,累計支付身故理賠金190萬元,傷殘理賠金8萬元。

業內普遍認為,保險作為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是保險業的天然使命,必須和實體經濟實現良性循環、協調發展,發揮好保險資金的優勢。

近年來,保險資金通過股權計劃、債權計劃等,源源不斷地流入實體經濟。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保險資金以債權、股權計劃形式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投資規模達9907.15億元,以債權計劃形式支持長江經濟帶建設、棚戶區改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投資規模分別為4405.27億元、1539.16億元、1887.29億元。

銀保監會資金部主任任春生表示,基礎設施債權、股權計劃等可以使保險資金直接投到實體經濟的具體項目中去,不存在投資鏈條長、多層嵌套等問題,既能滿足保險資金的配置需要,又能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在監管部門引導下,保險機構主動作為,把為經濟社會服務作為業務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可以與國家大型建設項目實現有效結合。”平安人壽有關負責人説,截至目前,公司通過債權計劃等投向實體經濟近4000億元,資金主要投向事關國計民生的交通、電力、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以及棚戶區改造等領域。

這位負責人説,保險機構在風險管理、承保能力及服務網點等方面具有優勢,能夠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風險保障需求,提供定制化保險服務方案和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優化資産配置,把保險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質效不斷提升。但也應該看到,當前保險業發展質量離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保險業在轉型過程中應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説,要著力服務於國家重點戰略、重點領域、重點工程等,發揮好保險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提升農業、養老、健康等領域的保險供給能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邊雋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