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精準扶貧彰顯金融“價值”

2018-10-22 07:23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充分發揮政策、資金、信息、人才等專業優勢,幫扶86.6萬戶312萬人脫貧——
精準扶貧彰顯金融“價值”

江西省崇仁縣桃源鄉朗源村貧困戶朱運龍在自家屋後山坡上建起養雞場。今春,他在縣銀監辦協調下到當地農商行貸款2萬元,養殖麻雞5000羽,賺了1萬多元。該縣銀監辦指導當地金融部門向貧困戶推廣免抵押、免擔保5萬元內扶貧小額信用貸款,解決其發展産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目前已向1397位貧困群眾發放扶貧小額貸款3497萬元。孫傑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23家金融單位組織系統內93萬餘人參與定點幫扶,累計向定點扶貧縣派駐挂職幹部369人;直接投入資金13.47億元,投入貸款、基金、風險保障金等行業扶貧資金330.96億元,幫扶66個國家級貧困縣的312萬人脫貧——

在日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推進會上,一組數據展現出近年來金融定點扶貧的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23家金融單位組織系統內93萬餘人參與定點幫扶,對口幫扶66個國家級貧困縣,其中深度貧困縣19個,目前已累計脫貧86.6萬戶312萬人,為加快定點幫扶區縣脫貧攻堅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

“要發揮作為金融單位的優勢和特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會上指出,要突出“用金融的手段幹好扶貧工作”的特色,讓定點幫扶的“責任田”在脫貧攻堅中體現金融特點,打上金融的烙印,彰顯金融的價值,成為“金融政策落地、金融普惠實現、信用價值彰顯、風險防範有效”可複製可推廣的金融脫貧“示範田”。

引入專業人才

如何讓精準扶貧打上金融“烙印”?近年來,各項金融扶貧的政策不少,但到實際落地時,卻面臨不少看不懂、不會用的問題。正因如此,中央金融單位定點扶貧以選派優秀人才挂職扶貧為關鍵,充分發揮其在扶貧一線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幫助貧困縣謀劃發展戰略、轉變思想觀念、協調資金項目,確保各項金融扶持政策落得實、用得活。

在貴州省錦屏縣亞獅龍産業園一期廠門口,一説起縣裏如今發展得紅紅火火的鵝産業鏈,錦屏縣副縣長閔啟富就打開了話匣子。他介紹,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定點扶貧3人小組來到錦屏後,引入了全球最大的羽毛球生産供應商——南京亞獅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到錦屏投資建廠。

目前,錦屏已經形成鵝養殖、屠宰、農副産品加工、飼料加工、羽毛球生産等主産業鏈及延伸到下游球頭生産、體育用品生産産業鏈等,再到舉辦體育賽事、建設康養度假勝地等産業。“這一産業鏈計劃可實現帶動貧困戶1200戶4580人增收脫貧,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産業脫貧起到極大的助推作用。”閔啟富説。

如今,86.6萬戶312萬人脫貧的成績離不開這些金融專業人才的努力。人民銀行先後選派8名優秀中青年幹部到定點縣挂職、進出口銀行17名幹部到貧困地區挂職,並形成了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的扶貧工作機制等。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23家金融單位組織系統內93萬餘人參與定點幫扶,累計向定點扶貧縣派駐挂職幹部369人;直接投入資金13.47億元,投入貸款、基金、風險保障金等行業扶貧資金330.96億元;幫助引進扶貧龍頭企業114家,投資25.31億元,帶動貧困人口13.6萬人。

雙向人才交流機制的建立,還為貧困縣培養了不少金融扶貧人才。銀保監會推動實施雙向挂職,建設“農村青年創業金融服務站”、舉辦金融扶貧論壇;國開行向4個扶貧定點縣派駐1名挂職幹部的同時,接受定點縣3名幹部到國開行交流挂職,這一系列雙向人才交流機制的建設,也為當地培養和儲備了一批金融人才。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23家金融單位共培訓基層幹部、創業致富帶頭人、專業技術人員等共計8.9萬人。

創新幫扶模式

産業扶貧是各貧困縣脫貧的關鍵,在為貧困縣引入優質産業的同時,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脫貧質量,實現可持續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23家金融單位充分運用政策、資金、信息、技術密集的優勢,發揮金融平臺作用,不斷探索新模式、創造新機制,將金融扶貧與發展當地産業緊密結合起來,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貧困地區産業造血動能。

錦屏縣華敏提子種植示範基地正是金融扶持特色産業助推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錦屏縣金融辦副主任、農發行挂職幹部周穎力介紹,2012年4月份,在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29.5萬元“搖錢樹小額農戶”信貸資金的支持下,村民龍立敏等4個創始股東組建了華敏提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村民以現金、土地等資産入股,流轉土地40畝,嘗試發展提子種植産業。2016年以來,農發行共投入145萬元定點幫扶資金,成功幫助該合作社提高産量、擴大規模。

目前,華敏提子合作社共帶動貧困戶21戶共72人就業,帶動貧困戶就業人數佔全村貧困戶的91%。周穎力介紹,在繼續保持現有幫扶成效的基礎上,合作社還擬定了3年發展滾動計劃,即2018年至2020年,每年多帶動建檔立卡的貧困戶10戶,共計30戶,人均年收入達到4500元以上。

金融機構幫助貧困縣搭起了招商引資平臺。如中國銀行通過舉辦“中小企業跨境投資與貿易合作洽談會”,共吸引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家海外企業以及陜西省內500家中小企業參會。在中國銀行撮合下,陸續有蒙驢牧業、綠平果業、鵬遠腸衣等公司在陜西咸陽投資建廠。

在積極助力産業扶貧的同時,金融單位還創新幫扶模式,為當地築起“風險屏障”。銀保監會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因地制宜開展特色農産品價格指數保險,協調保險機構開展馬鈴薯、紅胡蘿蔔價格指數保險工作,建立農産品價格波動風險分散轉移機制,穩定種植戶收入預期,為産業扶貧提供進一步的風險保障。

金融産品“量身定制”

66個貧困縣既有共性,差異更不少,在為其拓寬資金來源的同時,金融扶貧更須因地制宜,為貧困縣找出最優脫貧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23家金融單位立足行業優勢,充分發揮政策、資金、信息、人才等專業優勢,結合定點縣脫貧攻堅實際,為定點縣量身設計金融産品,放寬準入門檻,降低融資成本,使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針對定點貧困縣缺資金的狀況,人民銀行實施“金融+”政策幫扶體系,用好用活扶貧再貸款、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打造“扶貧再貸款+”模式,與財政貼息、産業扶貧、小額信貸等緊密銜接,充分發揮政策撬動作用。截至目前,人民銀行累計向2個定點縣區投放扶貧再貸款6.2億元,引導發放涉農貸款17.17億元。同時,向陜西宜君縣農信社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降低融資成本,保障扶貧資金供給,引導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服務模式和産品創新,積極為脫貧攻堅提供精準信貸投放。

“保險+期貨”在服務“三農”和脫貧攻堅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利用現代化金融工具有效穩定農業生産、保障農民增收的重要探索。近年來,證監會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針對貧困地區蘋果價格波動大、不透明的問題,鄭州商品交易所于2017年12月份正式推出蘋果期貨,開闢了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新領域,通過市場機制延長産業鏈,對衝了市場波動的風險,有效分散轉移蘋果種植和經營風險,促進生産經營者提高收益穩定性,服務脫貧攻堅。

接下來,劉國強表示,要讓定點扶貧成為“金融政策落地”的“示範田”,成為“金融普惠實現”的“示範田”,成為“信用價值彰顯”的“示範田”,成為“風險防控有效”的“示範田”。金融單位要統籌運用扶貧再貸款、再貼現、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綜合運用貧困地區符合條件企業IPO“即報即審、審過即發、審過即挂”以及發行扶貧票據、社會效應債券等資本市場融資政策和工具,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提高貧困地區農業風險保險水平,推動運用好扶貧小額保險、農房保險等保險政策,有效銜接財政、産業等各項政策,實現金融政策在扶貧地區的有效落地,發揮好1+1>2的政策協同效果。

同時,劉國強還強調,各金融單位要堅持金融支持和風險防範兩手抓,在增加金融資源投入的同時,高度關注扶貧領域潛在金融風險,充分運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增強政府性融資擔保風險分擔能力,推動地方政府有效整合各類財政涉農資金,加大扶貧貸款貼息力度,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和擔保基金,合理設置風險分擔比例,打消金融機構對貸款質量的擔憂,增強信貸投放的積極性,實現高質量可持續脫貧。(記者 陳果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