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深得人心

2018-10-22 07:4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雖然經濟全球化的概念是20世紀後期才提出並流行的,但其進程早在16世紀就開始了。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贊成和反對的聲音一直都有。今天,逆全球化之所以特別引人注目,是因為個別西方國家政府和精英階層把世界亂象和自身內部矛盾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民粹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在一些國家大行其道,對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進程構成嚴重干擾。在亟須借深化經濟全球化以擺脫世界經濟增長困境的關鍵時刻,美國卻逆向操作,致使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之間的矛盾急劇激化,引起國際社會普遍擔憂。

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經濟全球化向何處去?我們看問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雲遮眼,而應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察。首先,既要看到經濟全球化會出現波折甚至反復,更要認清經濟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大趨勢。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生産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是社會化大生産發展的必然結果,具有不可逆轉性,誰也回避不了、改變不了。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揭示了全球歷史形成與生産力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即“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産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馬克思充分肯定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步性:它使人類歷史突破了此前孤立的、民族的、狹隘地域性的歷史,轉變為世界歷史,使“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經濟全球化是難以阻擋的歷史趨勢,其進程中的波折或回潮是暫時的,從來不是主流。

從根本上説,當前出現的逆全球化是少數資本主義國家企圖借助民粹主義向外轉嫁國內矛盾、繼續維護其全球壟斷利益的表現。病急亂投醫而不是對症下藥的逆全球化之舉,不僅不能解決國內問題,還會使世界經濟陷入更深危機。當前,美國放棄自由貿易原則,四處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結果只能是害人害己。歷史上貿易保護主義給國際社會帶來的惡果,令人記憶猶新。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也是一把“雙刃劍”。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也給一些國家發展帶來新的問題。例如,各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發展不平衡,南北差距依然巨大;經濟全球化不可能自動促進各國內部平衡發展,一些國家出現了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面對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應該怎麼辦?是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退回到貿易保護主義和封閉孤立,還是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在經濟全球化走到新的十字路口的關鍵時刻,中國登高望遠,積極回應和推動解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主動提出新理念、新倡議和新行動方案,努力以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經濟全球化理念引領經濟全球化走出困境,成為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堅定推動者。

有一種説法:中國從經濟全球化中受益最大卻沒有承擔責任,從世界體系“邊緣”躍升到“中心”的中國必然挑戰現有世界秩序。這不符合事實,是十分錯誤的,是單邊主義和零和思維的反映。美國試圖以貿易戰圍堵打壓中國的發展,也是單邊主義和零和思維的産物。對於中國以開放姿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而應實事求是地看。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和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推動者。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不斷釋放發展紅利,積極同世界各國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發展合作。中國還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受到相關國家普遍歡迎。這一倡議是經濟合作倡議,而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是推動開放包容發展,而不是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是促進合作共贏,而不是以意識形態劃界、搞零和遊戲,各國只要有意願參與進來、共同發展,中國都歡迎。中國積極同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順風車”。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

中國倡導的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是各國共商共建共享的經濟全球化,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是對21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的有力推動,是對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積極貢獻。

(作者:孫代堯,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邊雋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