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攻關完成

2018-10-25 07:43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

浩瀚寰宇,星漢燦爛。隨著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的飛行任務圓滿收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工程全面展開,中國正式邁進“空間站時代”。

我國的空間站工程進展如何?10月23日,記者從第五屆載人航天(國際)學術大會上了解到,中國“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將首次以1:1實物形式(工藝驗證艙)參加第十二屆珠海航展,這也是我國空間站工程首次對公眾開放。記者由此展開採訪。

中國空間站工程分三階段實施

“根據飛行任務規劃,空間站工程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3個階段實施。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試驗核心艙發射等6次飛行任務;空間站建造階段安排了實驗艙I和實驗艙II發射等7次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説。

如果説最早的神舟飛船相當於一輛轎車,而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相當於一室一廳的房子,那麼到了空間站,則變成了三室兩廳帶儲藏間的房子——無論是空間、實用性還是舒適度,都將有質的飛躍。

據林西強介紹,目前空間站主要系統關鍵技術攻關任務已完成,空間站核心艙初樣階段研製接近尾聲,計劃年底前完成轉正樣階段評審工作;實驗艙I和實驗艙II正在進行初樣階段結構熱控艙總裝工作。中國空間站的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載荷正在開展初樣階段研製,實驗艙I和實驗艙II載荷正在開展方案階段研製,第一批艙內、外載荷項目已完成立項。航天員系統乘員産品、艙外航天服正在開展初樣研製工作,航天員出艙活動水下驗證等地面試驗正按計劃進行,組織實施了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初選階段有關工作。

“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以赴進行空間站研製建設,各主要系統均按計劃進行初樣研製。正在研製建設的空間站艙內、艙外均可支持開展空間應用,而且應用載荷可在軌更換,僅從首次入軌攜帶規模看,相比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提升10倍以上。”林西強説,空間站工程在原空間應用系統基礎上,還增設了航天醫學實驗、航天技術試驗等多個應用領域,專門成立了載人空間站工程任務規劃專家委員會,全面負責相關空間應用項目的遴選把關。

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待空間站這個“房子”建好後,各項科學前沿的創新性實驗和應用研究將在這裡“安家落戶”。此前在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近地軌道空間實驗室上開展的多項實(試)驗項目,也為空間站任務提供了充分的技術儲備。

“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平臺,空間站將成為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全面開啟中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的新時代。”據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呂從民介紹,當前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正按計劃穩步實施,空間站建造完成後,將在軌運營10年以上。“空間站將面向前沿科學探索、人類生存和太空活動,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他説。

據呂從民介紹,目前空間應用系統在空間站規劃部署了13個科學實驗櫃、艙外暴露實驗平臺以及共軌飛行的巡天望遠鏡,支持在軌實施空間天文、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等8個學科領域30余個研究主題的數百項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

在科學前沿探索方面,巡天望遠鏡將以接近哈勃望遠鏡的分辨率和大其百倍的視場開展巡天觀測;在人類生存方面,空間站將圍繞人類長期太空生存和提高地面生活質量開展研究與應用,將支持開展微生物、植物、動物在分子、細胞、組織、個體、群體等不同層次的空間生物學效應研究,開發減弱和對抗不良效應的措施與手段,為人類在太空的長期生存提供解決方案;在太空活動方面,空間站支持開展遙科學技術、在軌組裝與維修維護、人機聯合作業等應用技術試驗驗證,增強人類的太空活動能力和在軌服務能力,拓展人類的活動範圍。

“我們在空間站階段開展空間應用的目標十分明確。”林西強説,在基礎研究方面,將取得一批具有國際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為人類探索認識自然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在航天技術和航天醫學研究方面,將産出一批佔領航天科技制高點的理論成果,推動技術進步並積累經驗;在科普教育方面,將持續激發和吸引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和對科技創新的熱情,積極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在服務國計民生方面,將更大規模地支持與空間相關産業經濟發展,並探索空間産業發展;在國際合作方面,將以積極開放的姿態與世界各國開展全方位交流與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擴大候選人群範圍

迄今為止,我國共有11名中國航天員出色地完成了6次載人飛行任務,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航天員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人是載人航天的主體,將來走出地球尋找新的家園的也是人類。”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説,為了能在未來空間站長期飛行,讓中國人在浩瀚宇宙探索得更深更遠,航天員的選拔至關重要。

“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擴大了候選人群的範圍,除從空軍飛行員中選拔航天駕駛員外,還要從科技人員中選拔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這主要是因為後續空間站任務對航天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説,在空間站任務中,空間站艙段多、運行時間長,航天員每天需要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站內維護和管理方面,還必須參與空間站組裝、建造,進行空間站維護、維修和設備更換。飛行時間長達數月,出現故障、發生問題的概率大大增加,對航天員應急故障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航天員出艙活動時間也大大增加,艙外作業任務極為複雜,更加繁重,包括艙外設備輔助轉運、安裝、拆卸、維護、維修、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以及艙外演示驗證等。”黃偉芬説,在空間站運營期間,航天員還必須完成大量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以及有效載荷操作,學科專業眾多,跨度極大,對航天員的專業知識儲備和科學素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從具有航天航空技術相關專業基礎的科技人員中選拔航天飛行工程師,從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所需專業的科研人員中選拔載荷專家,以滿足空間站任務的新要求。(記者 章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