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打造中國核工業的“金色名片”——中核集團創新發展紀實

2018-10-29 18:3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打造中國核工業的“金色名片”——中核集團創新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高敬、安娜

9月20日,由中核阿海琺(上海)鋯合金管材有限公司生産的,用於“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的核燃料包殼管按照計劃完成生産,並在上海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三代核電站核級鋯合金管材實現了國産化。

這是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核集團)推動我國核電事業發展的又一重大進展。

從秦山核電站到“華龍一號”

今年4月20日,中國最大核電基地——中核集團秦山核電基地安全發電達5000億千瓦時,按每個家庭4口人、每月用電300度計算,可以供1000萬人口的城市家庭用電55年。

秦山核電基地是我國核電的起步之地。30多年前,伴隨著移山填海的機器轟鳴聲,位於浙江海鹽的秦山核電廠開工建設。

1991年12月15日,秦山一期3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成功並網發電,這意味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又一個能夠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如今的秦山核電基地,9台機組已全部建成投産,總裝機容量656.4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是我國目前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品種最豐富、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

目前,中核集團核電已安全運行140堆年。2017年,包括秦山一期30萬千瓦機組和秦山二期1號、2號、3號機組在內,中核集團共有6台核電機組在2017年WANO(世界核電營運者協會)綜合指數評比中獲得100分。“我們國家的運行和建設水平國際領先。”中核集團董事長余劍鋒表示。

在牢守安全底線的同時,中核集團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和對外合作,在三代、四代核電技術方面謀篇佈局。

2017年5月25日,位於福建福清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成功完成穹頂吊裝。這標誌著該項目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比一級計劃節點進度還提早了十幾天。

“華龍一號”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在設計研發過程中採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在集成眾多先進技術,保證成熟可靠性的基礎上顯著提升電廠安全性,平衡經濟性。

核産業鏈不斷拓展、完備

核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余劍鋒指出,我國核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生物、醫療、食品安全、環保、資源勘探、公共安全等多個領域,産業初具規模,並促進了多種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創新發展,具有突出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今年9月26日,中核集團首個質子治療示範工程項目正式落戶天津市腫瘤醫院濱海院區。這也是中核集團在質子放射治療領域建設的首個項目,將推動質子治療的産業化和國産化進程。

質子治療是世界上先進的癌症治療手段之一。質子治療以其高精度、高治愈率和低毒副作用的優勢,為精準治療腫瘤提供了重要手段。

但是質子治療費用高昂。中核集團致力於質子治療設備國産化,最終目標是讓高端質子治療能夠普惠大眾。預計這一項目將於2021年具備臨床試驗條件。

在前不久召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大會期間,一項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技術獲得外國專家紛紛點讚。

據中核集團“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設計人員介紹,“燕龍”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投資少等特點。在經濟方面,熱價遠優於燃氣,與燃煤、熱電聯産有經濟可比性。據測算,一座400兆瓦的“燕龍”低溫供熱堆,供暖建築面積可達約2000萬平方米,相當於20萬戶三居室。

今年初,國務院國資委發佈消息,中核集團與中核建設集團實施重組,接手中核建設集團連續30餘年從事核電建造經驗,中核集團的産業鏈更完整,具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穩步推進核電“走出去”

當地時間9月29日10時16分,巴基斯坦卡拉奇3號核電機組成功實現穹頂吊裝。至此,中核集團在建的“華龍一號”海內外4台機組全部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工程各關鍵節點均按期或提前實現。

與穩步推進核電“走出去”同步的,是核電技術帶動下我國相關裝備製造業水平的提升。據了解,“華龍一號”的裝備國産化率達88%,批量化建設後國産化率可達90%以上。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核心裝備都具有很高的國産化率,代表著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先進水平,保證了“華龍一號”的安全性、先進性、成熟性與經濟性。

中國核電已經成為中國“走出去”的靚麗名片。中核集團核電工程公司總經理劉巍介紹,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統計,到2030年前全球將新建機組約300台,“一帶一路”國家和周邊國家將佔到新建機組數的約80%。這對中核集團來説,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市場。

與此同時,中核集團還在國際核安全領域主動作為。2017年8月,加納微堆高濃鈾燃料安全、順利從加納運還中國,這意味著中核集團參與的加納微堆低濃化項目圓滿完成,這為世界防核擴散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其他國家微堆低濃化工作奠定了基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