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8-11-06 10:38 來源: 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各區委、區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辦局,各總公司,各人民團體,各高等院校:

現將《關於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8年10月20日

關於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本市生態涵養區是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是城市的“大氧吧”和“後花園”,在北京城市空間佈局中處於壓軸的位置,地位和作用極為重要。為推動生態涵養區深入落實功能定位,結合實際,特製定本實施意見(實施期限為2019—2022年)。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順應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新期待,將保障首都生態安全作為主要任務,堅持加強保護不斷擴大生態環境容量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堅持綠色發展不斷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堅持服務民生不斷縮小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差距,堅持改革引領不斷完善制度保障體系,統籌實施“兩山三庫五河”生態保護(“兩山”指北部燕山、西部西山,“三庫”指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五河”指東部泃河、北部潮白河、中部北運河、西部永定河、西南部拒馬河),系統推進“一城兩帶多園”綠色發展(“一城”指懷柔科學城,“兩帶”指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多園”指中關村科技園區生態涵養區各區分園、雁棲湖國際會都、2019年北京世園會園區、2020年世界休閒大會各會場、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延慶賽區等功能園區和綠色産業園區),走出一條特色化、品牌化、差異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著力將生態涵養區建設成為展現北京美麗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的典範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區、宜居宜業宜遊的綠色發展示範區。

二、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守護好綠水青山

實施生態保護補償是調動各方積極性、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要切實保障生態涵養區的基本權益和發展權益,按照“少取、多予、放活、管好”的原則,優化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鞏固提升生態涵養保護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生態保護投入保障由政府“一家扛”轉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多家抬”,實現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

1.增強資金保障力度和統籌能力。按照保障基本運行、強化主導功能、規範資金使用的原則,在提高生態涵養區各區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基礎上,加大市級轉移支付力度,推進財權和事權相統一,建立市級統籌生態類政策和資金、區級統籌資金使用的實施機制,實現生態涵養區的市級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方案與生態涵養區考評結果相挂鉤,增強其落實主導功能的能力。生態涵養區各區要把擴大生態環境容量、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作為首要任務,加快構建綠色産業體系,不斷提升民生福祉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2.推動生態資産確權生態産品交易。加快建立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産産權確權登記系統和權責明確的産權體系,積極探索增加生態産品交易種類、健全市場交易機制,促進生態資源資産化、可量化、可經營。進一步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不斷擴大交易規模。

3.大力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吸引優質社會資本參與,按照市場化方式進行投資管理,重點向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和綠色産業發展傾斜。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創新融資産品、開闢授信審批快速通道等方式,加大對生態涵養區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融資性擔保機構支持生態涵養區的綠色項目。支持北京地區保險機構在生態涵養區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産品。鼓勵企業、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生態涵養區綠色項目。

4.推進高水平生態涵養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加強新理念、新技術應用,不斷提升生態涵養保護的科技水平。加強深山區生態保育,構建淺山區生態屏障,豐富平原地區生態服務功能,協同建設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繼續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太行山綠化、主要道路河流兩側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加強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生態林斷帶治理、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快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逐步構建生態涵養區各區城區綠化隔離體系,全面推進生態涵養區各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5.加強規劃管控。嚴格按照“兩線三區”進行規劃建設管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控房地産開發建設,嚴格控制建設規模,嚴格執行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加大拆違控違力度,確保區域生態空間只增不減、土地開發強度只降不升。明確各級各有關部門責任,及時開展督察檢查,抓好監督執紀問責,對突破生態保護紅線、擠佔生態空間、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不力的,嚴肅問責、終身追責。

三、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

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是生態涵養區與其他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體現。要結合分區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系統梳理生態涵養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存量問題和增量需求,加大市對區的支持力度,有針對性地補齊短板,不斷縮小生態涵養區與其他區域在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方面的差距。

6.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力度。對有利於增強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功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要加快補短板、強弱項。對已有設施,要整合利用,加強運維管理;對不足的設施,要優先配置,高質量規劃、設計和建設。加快推進市郊鐵路網、淺山區公路環線規劃建設,加強生態涵養區各區之間的空間聯絡;加快完善鐵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路網,進一步提高生態涵養區與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間的通達效率。推動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挖掘文化資源價值,促進文化旅遊發展。全面提升農村污水、垃圾處理水平。加強城市公共空間風貌設計,加大文化休閒設施、街道人性化設施等配置力度,率先在懷柔科學城、2019年北京世園會園區、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延慶賽區等功能園區構建智慧管理系統。積極推進商業服務設施提檔升級。支持生態涵養區各區通過共建、託管等方式,加強與中心城區優質學校合作;結合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疏解,推進實現每個生態涵養區有高等學校。通過新建、改擴建或支持現有醫療機構提升能力水平,實現每個生態涵養區有1所三級醫院。

7.加大市級投資支持力度。逐步擴大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支持生態涵養區建設項目的範圍和比例,促進區域發展條件改善。加大對生態涵養區鄉村旅遊發展涉及的瓶頸道路、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市級資金給予100%支持。房山區、昌平區山區的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和民生改善項目納入生態涵養區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支持政策範圍,園林綠化和鄉鎮道路建設市級資金支持比例提高到100%,污水處理骨幹管網、供水設施、教育醫療設施建設市級資金支持比例提高到90%。

8.加大基礎設施運維和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力度。調整完善現行基礎設施運維和公共服務領域市級財政差異化支持政策,向生態涵養區傾斜。安排生態涵養區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獎補資金,對生活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水平高的區優先給予補助。在現行市對區教育經費投入政策基礎上,每年再新增安排生態涵養區每個區1億元;對生態涵養區義務教育公用經費(生均日常定額部分)給予100%補助。提高生態涵養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補助標準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利用好績效成本預算改革成果,對生態涵養區社會辦養老機構給予支持。

四、建立完善結對協作機制,培育壯大主導功能和産業

結對協作有利於推動生態涵養區與其他區域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結合各區財力和發展特徵進一步優化調整結對關係,建立東城區—懷柔區、西城區—門頭溝區、朝陽區—密雲區、海淀區—延慶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平谷區、豐台區—房山區(山區)、順義區—昌平區(山區)結對關係,完善結對協作機制,培育壯大生態涵養區各區主導功能和産業。

9.深化結對協作機制。加大市級統籌力度,推動結對區制定結對協作框架,細化實化生態建設、産業發展、公共服務、功能疏解承接、低收入幫扶、幹部人才交流等領域具體工作方案,加強資源互補、共建共享。建立跨區橫向轉移支付制度,結對區通過直接給予財政資金,或通過支持引導綠色産業項目落地、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等多種形式,帶動生態涵養區經濟社會發展。對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區、延慶區的支持規模每年不低於1億元,對房山區(山區)、昌平區(山區)的支持規模每年不低於0.5億元,支持形式及規模由結對區自行商定。

10.培育壯大主導功能和産業。生態涵養區各區要立足生態承載能力和資源稟賦,緊抓中心城區功能疏解機遇,不斷提高區域建設發展的市場化、國際化水平,努力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積極吸引具有影響力的重大活動、重大項目落地,加快構建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的高精尖經濟結構。門頭溝區要挖掘整合歷史村落資源,提升京西古道品牌,推動文化旅遊康養和戶外運動産業發展。平谷區要以籌辦2020年世界休閒大會為契機,推動特色休閒旅遊産業發展。懷柔區要以懷柔科學城、雁棲湖國際會都建設為契機,推動綠色創新引領的高端科技文化發展。密雲區要把保水作為首要責任,協同做好懷柔科學城建設,推動特色農業與旅遊休閒産業融合發展。延慶區要抓住籌辦2019年北京世園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歷史機遇,推動園藝産業和冰雪運動發展。房山區(山區)要統籌歷史文化和地質遺跡資源,推動國際旅遊休閒産業發展。昌平區(山區)要統籌歷史文化和生態農業資源,推動文化旅遊和生態休閒産業發展。

五、加強幹部人才保障,整體提升區域服務管理水平

進一步加強生態涵養區領導幹部和專業人才配備。重點圍繞生態涵養區比較薄弱的領域和崗位,把交流任職與選派挂職結合起來,把縱向交流與橫向交流結合起來,把選派交流與培養優秀年輕幹部結合起來,建立有針對性、系統性、長期性的幹部人才交流機制,切實提升生態涵養區幹部人才隊伍素質。

11.選優配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結合生態涵養區各區功能定位和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派熟悉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綠色發展以及科技、金融、文化旅遊、文物保護、教育、醫療等方面工作的幹部進入區級領導班子,優化提升班子的整體素質和功能結構。加大幹部交流力度,選派市級機關專業人才到生態涵養區交流任職、挂職,開展其他區與生態涵養區幹部交流任職、挂職工作。

12.加強幹部培養鍛鍊。加大幹部培訓力度,舉辦有關生態涵養區建設的專題班次和境外班次,局級幹部進修班中設置生態文明建設專題,在學員選調上向生態涵養區局處級幹部傾斜。選派生態涵養區優秀年輕幹部到市級機關挂職,進一步拓寬視野,提升專業能力。加大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力度,統籌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生態涵養區墩苗培養、實踐鍛鍊,充實基層幹部隊伍力量。

13.加大幹部關心關愛力度。研究完善在生態涵養區工作的交流幹部交通、住宿等方面保障措施,大力推行職務與職級並行等制度,落實幹部體檢等制度,激勵幹部安心基層、擔當作為。

14.鼓勵吸引人才流動。加大“人才京郊行”支持力度,積極鼓勵和引導各類人才向生態涵養區及基層一線流動。抓住綠色發展和重大活動、重大項目落地契機,為生態涵養區吸引培育一批高端人才。探索支持通過市場化方式選聘綠色經濟類人才。

六、完善考評指標體系,強化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導向

充分發揮考評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優化政府績效考評指標體系,進一步調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15.強化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導向。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發展方向,推動考評重點從經濟增長等總量性經濟指標向綠色發展質量和生態建設質量等高質量發展指標轉變。健全完善考評指標體系,加強考評結果運用,將考評結果作為生態涵養區黨政領導幹部獎懲任免、市級財政轉移支付額度分配、市級重大活動和重大項目落地選擇的重要依據。

16.建立生態涵養區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建立對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減量發展、就業增收、城市服務、創新開放等領域的考評指標體系,加強對森林覆蓋率、主要污染物減排、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下降率、用水總量和單位地區生産總值水耗下降率等生態環保類指標的考評,並相應加大權重設置。

相關區委、區政府要堅持黨政同責,主動抓好落實。各責任單位要按照分工研究出臺具體措施。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工作督辦,每年對執行情況進行評估通報。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