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發佈:我國碳排放增速逐漸降低

2018-11-16 16: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胡喆)中國碳排放增速逐漸降低,重大工程建設大幅提高“一帶一路”沿線交通通行能力,2017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供應形勢穩中有增……16日,科技部在京發佈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繼續關注全球生態環境熱點及重點區域,選定“全球碳源匯時空分佈狀況”“‘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及態勢”與“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産形勢”3個專題開展監測分析。

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主任王琦安介紹,“全球碳源匯時空分佈狀況”專題充分發揮我國首顆全球大氣二氧化碳監測科學試驗衛星(TanSat)技術優勢,結合多源遙感數據,監測分析了2010至2017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時空分佈格局,生成了國際首套2017年TanSat全球葉綠素熒光産品,可為實現國家減排目標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提供有效的科學數據。

“‘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及態勢”專題以發展綠色“一帶一路”為研究背景,監測分析了該區域沿線典型農牧交錯帶、海岸帶與國家公園的生態環境現狀與態勢,評價了部分互聯互通重大工程建設對當地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産形勢”專題繼續圍繞與人類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全球大宗糧油作物(包括小麥、水稻、玉米和大豆)生産形勢,對全球農業氣象條件、全球農業主産區糧油作物種植與脅迫狀況進行監測和分析,可為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提供糧油信息服務。

報告顯示,中國碳排放總體雖呈上升趨勢,但因政府積極採用了推廣應用清潔能源與實施重大生態工程等措施,碳減排成效明顯,排放增速逐漸降低,自2013年以來增速基本為零。但中國仍是碳排放大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減排壓力。建議加強科技創新,繼續推進産業轉型升級與能源結構調整,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

“這一工作充分彰顯了我國遙感科技界對服務人類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積極態度和獨特貢獻。我國科學家通過在這一熱點領域的持續研究和創新,取得了新的技術突破,謀得了全球合作的主動性,提升了話語權,擴大了國際影響。”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工作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