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智慧地圖為未來導航

2018-11-22 08:1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地理信息産業産值連續10多年增速超20%——
智慧地圖為未來導航


11月18日,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技術與應用展覽在浙江省德清縣開幕。圖為展商向參觀者介紹一款智慧無人測量船。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進入21世紀以來,地理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産品、新服務、新業態,更深刻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普通民眾日常生活。地理空間信息將如同“水”和“電”一樣,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為未來“導航”

現在,即使身處一個陌生的地方,人們也不用擔心迷路,掏出手機定位導航,就可以輕鬆找到要去的地方。甚至,周邊有什麼美食、購物場所,通過手機也可以輕鬆了解。

時至今日,過去人們眼中專業而神秘的地理信息與現實生活竟如此密切相關。11月19日至21日,以“同繪空間藍圖,共建美好世界”為主題的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在浙江德清召開。在這裡,不僅地理信息專家學者暢想未來,而且各家企業也展出了最新的地理信息應用成果。

成為未來基礎設施

你了解嗎?人類活動80%的信息與地理位置有關。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説,地理信息就如同“水”和“電”一樣,是一種基礎設施,將無處不在。

總的來説,地理信息技術包括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及數字地球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生態保護和災害預警等領域。

進入21世紀以來,地理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産品、新服務、新業態,更深刻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

數據顯示,我國地理信息産業産值連續10多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截至2018年6月底,我國地理信息産業從業單位數量超過9.5萬家。地理信息産業2018年總産值預計超過6200億元,同比增長20%。

阿裏巴巴CEO張勇表示,阿裏巴巴成立19年來,從一家小公司成長為覆蓋電商、支付、雲計算、物流等領域的龐大數字經濟體,離不開地理信息技術的支撐。

他認為,地理信息技術是數字經濟底層的框架,將成為未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2014年阿裏巴巴收購了高德地圖公司。目前,高德地圖可以提供全國超過360座城市和所有高速公路的實時交通路況,並實現了分鐘級更新。

張勇表示,“我們不僅為消費者,也為第三方提供地理信息服務,其延伸出來的物流、餐飲配送、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等功能,正形成一個生態圈”。

專家表示,地理信息是準確掌握國情國力的重要前提,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是各國政府實施發展規劃、開展宏觀管理、維護國家安全、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依據,必須充分利用、善於利用。

賦能新産業新業態

在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技術與應用展覽上,參會的200多家企業展出了各自的地理信息技術新應用。

在南方測繪展臺,固定翼、多旋翼等多種無人機依次排開;毫米級精度測繪儀吸引了很多專業人士駐足參觀。

南方測繪工作人員郭慶介紹,無人機可以應用到農業防蟲、森林防火等許多場景中,實現高效、自動化的數據採集。這些以前需要大量高強度野外作業的工作,現在通過無人機可以輕鬆完成。

他表示,南方測繪現已在無人機航測、三維激光掃描測量、室內定位導航系統等方面打造測繪工程新模式,併發展新業態。

近年來,燃氣管道泄漏和爆炸、城市內澇、路面塌陷等情況時有發生。人們目光難以企及的城市地下管網如何保證安全?

在正元信息展臺,工作人員王磊介紹,將分四步解決城市管網安全問題。一是對城市地下排水、燃氣、熱力等管線開展普查;二是對地下管線及周邊環境開展隱患排查,形成管線健康檔案數據庫;三是針對有關問題加強治理;四是針對管線關鍵位置和設備安裝物聯網感知設備,實現對地下管線安全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從而提升管線的安全監管水平。

在京東展臺,無人配送車吸引了很多參會人員的目光。這種無人配送車在高精度地圖的支持下,可以通過自主定位和導航,準確地停靠在配送點,實現點對點物流配送。據介紹,目前京東無人車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地開展運營。

智慧農業、智慧旅遊、智慧交通、智慧醫療——地理信息技術正不斷催生新産業、新業態,城市因此變得更具智慧,城市裏的人們也享受到了更加便利的生活。

張勇表示,智慧地圖正成為機器學習的産物和人工智慧的最佳展現。一張真正智慧的地圖知道你想要什麼,並能根據你以前的行為,為你作出判斷。

衍生應用無處不在

地理信息技術可以為文化遺産保護做什麼?在廣州歐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展臺,360度全景、三維模型等各種形式展現了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産數據成果,以及文化遺産“點—線—面”的動態保護體系。

廣州歐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愛武表示,以前城市規劃有很多,但往往是“各幹各的”,規劃之間難免撞車,等到發現問題又為時已晚。通過採集相關地理信息,把文化遺産數據融入城市規劃中,這樣在規劃階段就實現了文化遺産保護。

在該展臺還設有互動體驗區,通過掃碼看建築等多種形式傳播文化遺産,提升了公眾的體驗。

通過AI(人工智慧)技術,還可以及早發現土地違法亂象。在展覽中,記者看到山東淄博市國土資源局與阿裏巴巴合作,在全國首次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實現了衛星遙感影像自動分析識別與比對。此舉大大提高了國土資源監察執法的工作效率,將原先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的遙感照片分析比對工作,縮短至幾分鐘。這樣一來,以前的土地違法事後處罰可以轉變為事中乾預。

在大會上,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談到,當前地理信息技術發展在讓人們享受便利的同時,最大的擔心是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包括信息洩露,以及信息的不合理利用問題。

此外,由於地區發展水平導致的“數字鴻溝”問題也引起了與會專家的關注。由於發展不平衡,可能會導致各個地區在數字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差距越來越大,最終造成惡性循環。

“讓我們利用地理空間信息,共建一個更安全、更美好、不讓任何人掉隊的世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向大會發來的祝賀視頻引起了不少與會人士共鳴,這或許就是未來努力的方向。(記者 黃曉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