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記者手記:初識“雪龍”號上的三類中國“南極人”

2018-11-25 19: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雪龍”號11月25日電 記者手記:初識“雪龍”號上的三類中國“南極人”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25日搭乘“雪龍”號極地科考船駛入南大洋浮冰區,繼續向南極中山站進發。隨船採訪將近一個月,船上的三類“南極人”給人印象深刻。他們分別是登頂過南極冰蓋之巔冰穹A的科考隊員、在中山站度過一年以上的越冬隊員、以及多次前往南極科考的“老南極”。

冰穹A位於南緯80度以南,是南極冰蓋的最高區域,海拔超過4000米,高寒缺氧,被稱為“生命禁區”、南極科學研究的制高點。建在這裡的中國崑崙站,是目前人類在南極內陸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建立的唯一科考站。

挺進冰蓋之巔絕非易事。從位於南緯69度22分的中山站前往崑崙站,需要經過1200多公里的冰雪路,會遇到冰裂隙、白化天、地吹雪等致命路況和天氣。本次科考隊副領隊魏福海曾9次赴南極執行任務並擔任過崑崙站站長,他引用古人話語説道:“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固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每秒50米的大風、50多天伸手不見五指的極夜……在遙遠的南極大陸度過漫長的越冬期,需要耐住無盡的寂寞與酸楚。

研究極區高空大氣物理的胡紅橋曾經兩次在中山站越冬,每次超過500天。這次考察,他將第三次在中山站越冬。在他看來,除了難免的思念、孤獨之外,留下的多半是快樂越冬、和諧越冬、收穫越冬。

“中山站是難得的極光觀測之地。把南極的工作當成事業的追求和難得的人生經歷,會另有一番天地。”胡紅橋説。

“雪龍”號上多次到過南極的科考隊員並不少。本次科考隊安全督導員吳林,曾經參加1984年中國首次南極考察,參與過中國首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的建設。這回他將要第22次在南極過春節了。

“雪龍”號航行期間,吳林帶領水手和木匠每天檢查貨物的綁扎情況,排除安全隱患。對於即將在中山站進行的卸貨作業,經驗豐富的他也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很多船員和我一樣,錯過許多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吳林説,“但是我們並不後悔,極地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採訪多了,發現這三類“南極人”有著一些共同特點,比如都更加沉穩內斂,説起南極甚至有些輕描淡寫。

“等到了南極,更多地走進科考隊員的內心世界,觸碰到他們最柔軟處和激情澎湃處,你便能更好地感知他們對南極深深的情感和複雜的感受。”多次登上南極冰蓋之巔的本次科考隊領隊孫波説。

再過幾天,“雪龍”號將駛入南極圈,抵達中山站。屆時,記者將與科考隊員們一道在南極工作和生活數月,迎著南極的狂風暴雪,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見證他們在這塊冰雪大陸上的默默奉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