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家解讀11月23至26日京津冀及周邊大氣重污染過程

2018-11-26 18:58 來源: 生態環境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11月23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經歷了一次大氣重污染過程,這是今年進入秋冬季以來,到目前為止污染範圍最大,程度最重的一次污染過程。

一、污染總體情況

自11月23日淩晨開始,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等地區空氣質量開始轉差,部分城市空氣質量先後達到重度污染水平。截至26日8時,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東中西部、安徽和江蘇北部地區共32個城市日均濃度達到重度污染水平,PM2.5日均濃度最高達237微克/立方米(安陽市,2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8個城市小時濃度達到重度污染水平, 天津、石家莊、鄭州等17個城市小時濃度達到嚴重污染水平,PM2.5小時濃度最高達304微克/立方米(保定市,26日6時)。北京市25日的PM2.5日均濃度為9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輕度污染,夜間起開始攀升,26日7時起PM2.5小時濃度達到重度污染水平。預計受西北冷空氣影響,污染過程于27日結束。


二、區域污染發展過程

清華大學王書肖教授表示,本次污染過程根據天氣形勢和氣象要素的變化特點,可分為兩個階段:

本地累積及污染輻合階段(11月24日前)。11月22-23日,隨低壓倒槽逐漸東移,河南及近周邊地區位於輻合中心,華北區域污染物向該區域匯聚,區域空氣質量速惡化。24日,華北區域污染團被壓縮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及河南北部地區,並在高濕和逆溫等不利條件下進一步發展。入夜後,隨區域風向逐漸轉南,污染輻合帶開始向太行山前平原地區移動,區域污染形勢進入第二階段。

區域傳輸及山前匯聚階段(11月25-26日)。11月25日,在系統性偏南風的持續作用下,南部大範圍污染團持續北上,污染輻合帶北移。其中,由於區域北部仍有持續弱北風存在,與南部的偏南氣流在廊坊及保定一帶僵持,北部的北京、廊坊等城市污染形勢得到有效遏制,南部城市則在污染團向北輸送過程中逐一淪陷。26日區域偏南風為主的輸送形勢繼續維持並進一步加強,北部弱北風勢力逐步消失,北京市空氣質量在25日入夜後開始惡化,26日7時達到重度污染水平。

三、污染成因分析

此次污染過程依然反映了在區域靜穩和高濕的不利氣象條件下,區域人為排放仍處於高位,對PM2.5濃度有重要影響。在當前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下,一旦出現不利氣象條件,輻合中心所在地重污染天氣仍然會出現,大氣污染防治任重道遠。11月23-24日,區域污染輻合中心地面風速小于3m/s,邊界層高度在500米左右,有利於本地污染物積累。11月25日晚開始,區域濕度伴隨偏南風自南向北逐漸增加,25日20時至26日早 8時,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和山東西部地區濕度達到80%-90%,保定、廊坊等城市濕度一度達到飽和。北京市濕度也從25日20時的50%上升到26日8時的86%。高濕度情況下,進一步加劇氣態污染物的二次轉化,同時疊加區域依然偏重的工業結構和冬季採暖增加的污染物排放,在污染輻合中心影響下,共同推高區域PM2.5濃度。

北京大學胡敏教授表示,在此次污染過程發生前,生態環境部第一時間發佈預警通知,啟動區域應急聯動,各地及時發佈預警, 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減輕污染物排放強度。 同時,疊加近年來的大氣污染治理效果,雖然區域正在經歷一次污染過程,但於以往類似氣象條件下的重污染天氣過程相比,此次持續時間和污染程度明顯減輕。2016年11月24-26日出現的一次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與此次氣象條件類似,此次污染過程截至目前的峰值濃度比2016年過程降低了近40%,北京市在此次區域污染過程持續了將近72小時左右後才達到重度污染水平,説明提前減排有效減輕了區域整體污染水平,減緩了污染積累速度。

四、空氣質量預測預報

11月27日,隨西北冷高壓系統不斷東移,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將受到系統性偏北風影響,區域污染形勢有所緩解,預計區域整體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河北沿山個別城市及河南部分地區預計仍有污染殘留,預計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河南個別城市可能維持重度污染。

同時,由於西北上遊區域受高壓系統過境影響,有重度沙塵過程出現,預計以PM10為主要表徵的揚沙浮塵天氣將隨冷空氣一起抵達並自西向東主導我國華北地區,屆時區域內將短時出現沙塵、霧、霾等天氣現象共存的狀態。受沙塵過境影響,區域污染的緩解形勢可能受到一定的遏制,具體表現為PM2.5濃度的下降及PM10濃度的短時躍升,北京市可能出現浮塵天氣。

11月28至30日,受頻繁弱冷空氣影響,污染形勢略有緩解,區域中北部空氣質量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京津冀南部、山東西部及河南北部預計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其中河南部分城市預計仍將出現重度污染。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