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陜西漢中安置社區見聞

2018-12-01 15:4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安12月1日電 題:“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陜西漢中安置社區見聞

新華社記者 薛天

雍紅霞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外出務工,進過廣東的電子廠、蘇浙的服裝廠,在陜北煤礦的餐廳、內蒙古小城的酒店裏當過服務員……“家裏有老人、娃娃要養,來來去去鈔票還攢不下多少。”雍紅霞説。

雍紅霞是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人,佛坪地處秦巴連片特困地區,自古交通閉塞,是個只有3.5萬人的小縣。雍紅霞的老宅建在半山腰,水電不通,土房泥瓦,下大雨時就怕垮。她做夢都想把家搬下山,搬到城鎮去,但動輒一平方米幾千元的房價讓她望而卻步,“也就是在心裏想想”。

雍紅霞的夢想不久就變成了現實。因為條件符合陜南移民搬遷政策,只掏了幾萬元,雍紅霞一家就住進了漢中城固縣江灣移民搬遷安置社區100平方米的新房。更關鍵的是,社區旁邊就建有産業園區,為雍紅霞提供了工作,讓她過上了“上樓回家吃飯、下樓進廠打工”的新生活。

雍紅霞的經歷,正是當地共享發展的成果。漢中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通過搬遷扶貧等舉措幫助山區貧困群眾。數據顯示,“十二五”末漢中市累計完成投資217億元,實施移民搬遷11.63萬戶38.74萬人,建設集中安置點764個。“十三五”期間,漢中市規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任務47065戶146729人。

同時,當地堅持通過佈局産業,激發搬遷群眾的內生動力,建立長效機制,實現可持續的、不斷進步的共享發展。

記者走訪看到,漢中每一個大型移民搬遷社區都像江灣一樣,配套有可供搬遷群眾就業的産業園區。這些産業園區也盡可能做到因地制宜,靠城靠鎮的安置社區,配套産業園多以工業類為主;周邊有農田林地的安置社區,園區就搞土地流轉發展特色種養殖;實在缺乏條件,還會以社區工廠的形式進行補充,基本做到産業、就業全覆蓋。

有基層幹部表示,過去不少貧困群眾久居深山,城鎮的安置房免費給鑰匙都不敢住,“怕水電氣太貴用不起,怕離開一畝三分地就活不下去”。針對這類問題,陜南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産業園區不但為他們提供免費就業培訓,還配置了公益性崗位,專門解決這部分貧困群眾的就業問題。

漸漸地,漢中各縣區曾經嚴重空心化、三留守的問題因産業完善、人員回流而得以緩解。

“春節時不用再擠幾十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和孩子打電話時不用再偷偷抹眼淚,父母生病時不會因幫不上忙幹著急。能在家門口掙錢,誰還想和家人分離呢?”對比之下,移民新區的雍芳芳現在擁有滿滿的幸福感。

産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中央一直強調,要加強産業扶貧項目規劃,引導和推動更多産業項目落戶貧困地區。

在漢中,通過將移民搬遷社區和産業園區相結合,當地已形成了社區與企業共享發展,良性互動,互惠共贏的新局面。

城固縣一位負責移民搬遷工作的幹部介紹説,安置社區集中的居民不少是擁有一技之長的熟練工。“産業園區承接的多數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很多企業是從沿海轉移過來的,看中的就是這裡新聚集的人口紅利。”

漢中固石供應鏈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這樣的企業,公司總部在杭州,現在選擇把工廠建在江灣社區旁。相對便宜的用工成本,穩定的用工保障,是這類加工企業按時完成訂單的關鍵。

將工廠從福建遷至漢中的商人謝進財也認為,當前東部沿海地區用工成本不斷升高,經營壓力很大,廠區向西部地區轉移,實際上也是在幫助企業平穩度過當前的轉型期。

據介紹,下一步漢中還將繼續加強移民搬遷安置社區與産業園區的配套建設工作。以城固縣為例,該縣投資2.2億元,佔地150畝的移民搬遷産業園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為附近的安置社區提供就業崗位2000余個,搬遷群眾戶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