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中國經濟轉型添薪續力

2018-12-09 08:0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為中國經濟轉型添薪續力
——關注人工智慧發展系列述評之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慧等重大創新添薪續力。

當前,人工智慧正加速同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推動各産業變革,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慧經濟形態,並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形成新動能。

産業鏈條加速形成

人工智慧被視為“第四次科技革命”,並被全球各國看作是下一輪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戰略制高點,人工智慧産業因此發展迅速。

據初步測算,2017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約為2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到3700億元,年均增速約20%,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到約330億元,年均增速將達到35%。其中,語音服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60億元,約佔到全部市場的一半。

當前,我國人工智慧産業加速發展,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行業應用的産業鏈條正在形成,産業集群初步顯現,一批創新活躍、特色鮮明的創新企業加速成長,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整體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人工智慧芯片、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技術持續創新,形成了百度、騰訊、華為等龍頭企業以及雲知聲、曠視科技、商湯科技、寒武紀等一批領軍企業。人工智慧企業總量超過600家,智慧語音、圖像識別等領域産業鏈初具規模,人工智慧應用向生産領域延伸,成為教育、汽車電子、智慧家電、公共安全等相關産業高端化轉型發展的有力支撐。

“人工智慧已從互聯網領域加快向傳統行業滲透,其應用價值不斷被挖掘,在安防、金融、汽車、家居、醫療、交通、教育、物流等服務行業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應用。”賽迪智庫軟體産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呂海霞説。

不僅如此,人工智慧具有顯著的溢出效應,能進一步帶動其他新技術的進步,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總體突破,正在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振興實體經濟的新機遇、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新引擎。

形成經濟新增長點

人工智慧與傳統産業融合重構了生産、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推動社會生産和消費從工業化、自動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轉變,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引發各領域、各行業的業務形態變革和産業結構調整。

“人工智慧在與傳統産業融合併加快傳統産業智慧化轉型過程中,形成了智慧網聯汽車、智慧服務機器人、智慧家居、智慧裝備、智慧製造等諸多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這些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迅速發展壯大,拓寬了人工智慧的發展空間,正成為重要的經濟新增長點。”呂海霞説。

比如,智慧網聯汽車將實現車與人、路、雲端的信息交換、智慧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已成為産業發展的制高點。一汽、上汽、長安、北汽等主要整車企業以及百度、阿裏巴巴等科技企業都制定了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系統戰略,加快智慧網聯汽車佈局。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車輛市場佔有率將達到50%,我國智慧網聯汽車的市場規模可達到1000億元以上。

此外,在安防行業,人臉識別、圖形識別等智慧技術應用場景眾多,如車牌識別、車輛視覺特徵識別、被動人像卡口、身份證比對、嫌疑人照片檢索等;在金融行業,人工智慧被用於身份驗證、市場分析、商業智慧、人力資源管理、客戶服務、風險控制、反欺詐、反洗錢、金融分析和交易等;在醫療行業,人工智慧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包括語音識別、醫療影像、生物技術、可穿戴設備、健康管理、風險管理等領域。

但呂海霞坦言,由於第一、第二、第三産業行業間信息化水平不均衡,融合創新的行業差異巨大。目前來看,農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剛剛起步,智慧農業生産監測與管理體系、農産品質量安全溯源平臺等仍在探索階段。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自動化水平仍處在補課階段。服務業相對於農業和工業數字化程度較高,但也存在轉型路徑不清、轉型模式有待探索等問題。

培育智慧經濟形態

2017年7月份,國務院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將“培育高端高效的智慧經濟”作為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發展人工智慧的一項重點任務,並提出要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人工智慧産業,促進人工智慧與各産業領域深度融合,形成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慧經濟形態。

“智慧經濟包括人工智慧産業、人工智慧與産業融合兩大部分,具有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和共創分享四大主要特徵。”呂海霞解釋説,大數據驅動已經成為智慧計算的主流模式,感知技術則是當前人工智慧産業化的主要內容。隨著智慧化應用向平臺化、生態化發展,其共創分享特徵將越來越明顯。

同時,人工智慧具有比其他信息技術更強大的垂直滲透和橫向整合能力,廣泛滲透到醫療、汽車、金融、零售等各行各業,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傳統産業深度融合,跨界、跨行業的融合發展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形態。

“當前,我國緊跟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産業發展,産業初步具備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基礎,但在産業融合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呂海霞表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網民數量,各行各業也積累了豐富的行業數據,為人工智慧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外,百度、華為、騰訊等領先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力,不斷加快人工智慧佈局以及産品、服務研發速度,為人工智慧技術創新應用向深層次拓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當前,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融合正向縱深推進,各級政府已紛紛出臺人工智慧專項規劃、政策,為推動人工智慧與産業融合營造了良好環境。同時,傳統産業對利用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加快轉型升級需求迫切,為人工智慧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記者 黃鑫)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