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甘肅慶陽:扶貧分四類 脫貧一股勁

2018-12-10 09:1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因為需要在家照顧70多歲的老母親,吳俊禮本來想一直待在村裏,就這麼湊合著過日子。“家裏有20畝山地,能收個口糧不賠錢就行了。”吳俊禮的家在甘肅慶陽市慶城縣驛馬鎮楊灣村,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溝壑縱橫,廣種薄收,“不愁吃喝就行。脫不脫貧?走一步看一步吧”。

去年9月,村裏辦起了養殖合作社,吳俊禮驚喜地看到了脫貧的希望。他將用産業獎補資金購置的21隻羊和扶貧貸款以及自家10畝用於種植飼草的土地入股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今年9月,他就得到了1萬元的分紅。而自己平時在養殖場打工,每月還有2400元的收入。“每天都能回家照顧母親,啥事也不耽誤。”吳俊禮説。

這種模式在慶陽被稱為“331+”産業扶貧模式,其中,第一個“3”是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三方聯動的利益共同體,第二個“3”是推進“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1”是指建立統一科學的品牌化質量管理體系,“+”則是“+黨建”“+村集體經濟”。

楊灣村興富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小軍告訴記者,合作社的羔羊都是從龍頭企業中盛公司購買,出欄後由中盛公司以保護價回購。一年下來,合作社有95萬元左右的利潤,65名貧困戶分紅65.46萬元,村集體分紅5000元,剩下的29萬多元歸合作社。

記者了解到,慶陽市將全市5.82萬戶貧困戶按照收入和勞動力狀況細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有勞動能力且有技術的貧困戶,主要短板在於産業經營規模偏小;第二類是有剩餘勞動能力且可輸轉的貧困戶,主要短板是缺少務工技能;第三類是有一定勞動能力可打零工的貧困戶,但家裏子女幼小或有老人、病人需要照顧,無法外出務工;第四類是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很難自主增收脫貧,收入主要來自社會保障和救濟。

針對不同的貧困戶類別,慶陽市出臺了不同的幫扶政策。“即‘四類分類’精準施策。”慶城縣扶貧辦副主任張恩武説,對第一類貧困戶,每戶到戶獎補資金2萬元,幫助其將種植養殖産業規模達到市縣測算確定的産業脫貧標準,剩餘獎補資金入股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實現産業提升脫貧;對第二類貧困戶,每戶到戶獎補資金2萬元,除技能培訓所需不超過1萬元外,其餘部分用於産業獎補或入股分紅,實現“就業增收+産業托底脫貧”;對第三類貧困戶,每戶以2萬元産業獎補資金和3萬元産業發展貼息貸款,入股産業互助合作社分紅,實現互助合作脫貧;對第四類貧困戶,落實兜底政策,通過公益性崗位就業增收或以2萬元獎補資金入股分紅,實現“互助合作+兜底保障”脫貧。

目前,慶陽市實現了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個養殖專業合作社和一個種植專業合作社,全市共為1.38萬戶一類貧困戶落實獎補資金2.82億元,為1.97萬戶二類貧困戶落實獎補資金3.11億元,為1.95萬戶三類貧困戶落實幫扶資金6.88億元,為5200戶四類貧困戶落實“互助合作+兜底保障”政策。

在精準識別幫扶政策推動下,慶陽脫貧産業遍地開花,全市參與肉羊産業的經營主體達到308家,帶動貧困戶3.1萬戶增收9842萬元。全市初步形成了集飼喂技術研發、飼草種植、良種繁育、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等為一體的現代肉羊全産業鏈,不僅實現了肉羊産業的體系化發展,而且促進了肉羊與糧食、蘋果等種植業的融合發展。

“通過精準制定産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我們實現了扶貧産業與‘一戶一策’的無縫對接。”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慶陽市委書記贠建民表示,按照“四類分類法”對貧困戶進行精準分類,有針對性地落實産業提升、就業扶持、互助合作、兜底保障等扶貧政策,慶陽將確保一、二類貧困戶産業就業全達標,三、四類貧困戶入社配股分紅全覆蓋,確保每一戶貧困戶都能按期脫貧。(記者 李琛奇 陳發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