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慶:“智慧交通”方便群眾 助力治亂疏堵

2018-12-10 10:14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想不到現在這麼方便,以往排隊都要排上幾個小時。”12月5日下午3點過,市民李先生來到重慶車管所一分所辦理機動車補辦號牌業務,由於提前進行了網上預約,李先生沒有排隊、沒有填表,在大廳前臺民警的引導下直接來到受理窗口,憑身份證幾分鐘就順利辦理了業務。

李先生享受的便捷,得益於今年市公安局深化交通“放管服”推行的一窗辦、一證辦新舉措。今年來,市公安局依託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打造“智慧交通”,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創“警保聯動”新方法,研究治亂疏堵新技術,方便了群眾辦事,緩解了交通擁堵“城市病”。

智慧服務讓群眾少跑路

據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統計,目前我市有近900萬機動車駕駛人,每天申請辦理交管業務數萬筆。如何更好為群眾服務,市公安局費盡心思。

“沒有實行網上預約和申請材料減免前,到我們窗口辦理業務,市民除了排隊要排上1-3小時不等外,還要填寫申請表,根據不同業務提交體檢證明、遺失聲明等相關材料。”重慶車管所一分所相關負責人告訴重慶日報記者,以前即便在事先準備好材料的情況下,市民到車管所辦理一次業務,少則半天,多則一天。“如果缺材料,還要再來一趟,又要花半天。”以市民李先生辦理的機動車補辦號牌業務為例,以前需要交申請表、身份證複印件等,現在僅帶個身份證就行,而且付款也不用再跑銀行,直接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即可付款,前後耗時不到15分鐘。

為群眾所詬病的“辦事難、辦事累”成為公安交管部門的心病。今年6月開始,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號角吹響,按照公安部要求,市公安局立即著手研究部署“放管服”改革。

材料繁瑣怎麼辦?減。排隊時間長怎麼辦?預約。下班時間辦不了怎麼辦?自助。

從今年7月開始,市公安交管部門陸續推出簡捷快辦、網上通辦、就近可辦等20項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舉措。研發具有重慶特色的“e交管”服務平臺,相繼在12123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微信、支付寶上推出車駕管業務申辦、線上支付、交通設施故障上報、貨車通行證辦理、違法舉報等12大類160余項交管服務,切實變“線下服務”為“線上服務”。新車6年免檢申請等,市民只需網上申請,就能快遞到家,省去了跑路、排隊的時間,公安交管部門也極大節約了警力,緩解了服務窗口工作壓力。

同時,公安交管部門利用人臉識別等智慧技術開發應用交通管理智慧自助服務終端,依託車管所、車駕管服務站及人員密集場所,借助保險、銀行、醫院、郵政等社會資源,在全市推廣集車駕管業務辦理、交通違法處理、行政事業收費、罰款繳納等為一體的“公安交通管理自助服務區”,投放自助服務機140余臺,實現了全天候服務。

“警保聯動”快速解決小事故

不少市民都曾遇到過這樣的事:只是一個小小的擦挂,由於事故雙方責任認定不清,非要等民警到場,導致一條道路擁堵半小時以上。而現在類似的事越來越少,這要從今年4月市公安局創新推出的“警保聯動”新型勤務模式説起。

今年4月,市公安局與人保財險重慶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渝警驍騎”摩托車巡邏隊與“保險理賠員”勘查車勤務融合,事故快處系統與保險系統跨界融合,逐漸形成集“編組巡邏”“遠程定責”“線上理賠”為一體的警保聯動新型勤務模式,實現交通事故快速發現、快速處置和快速理賠。

10月24日,九龍坡區經緯大道發生一起追尾事故,被追尾的車輛駕駛員通過“交管12123”事故快處系統上傳了事故現場照片,顯示後車車速過快導致追尾,責任清晰明顯。

市公安局交管局警保聯動事故快處快賠中心收到事故警情,民警立即通過網上開具了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而保險公司則完成線上定損、線上理賠等服務,整個過程耗時不到10分鐘,當事雙方迅即撤離現場。5分鐘後,保險公司通過後臺自動完成理賠程序,賠款隨即打到了車主賬戶,該起案件從生成報案到支付保險賠款僅用時15分鐘。

除了快處快賠,公安和保險公司還陸續推出“警保聯動”車駕管服務站,將以往只能在車管所辦理的傳統車駕管業務植入保險公司服務網點,為廣大車主提供辦理機動車號牌、6年內免檢機動車申領檢驗合格標誌、打印12123系統事故認定書等櫃面服務,以及交通違法查詢、處理、繳款,補換領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行駛證,補領機動車檢驗標誌等自助服務,實現了免預約、免排隊、免奔波,為廣大車主和駕駛員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車駕管服務。

據了解,目前全市通過“警保聯動”隊員現場協助處理、組織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協定並上傳“交管12123”系統快處快賠比例已佔到了全市交通事故的96%。

這一工作模式也受到公安部交管局的充分肯定,向全國推廣,目前已先後在全國178個城市拓展。

利用大數據治亂疏堵“更智慧”

交通管理,群眾關心的無非是辦事是否便捷,道路是否暢通。在治亂疏堵方面,市公安局也下足了功夫。

12月5日,記者來到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在中心大屏幕上,清晰展現著全市路網分佈圖,以及實時車流量數據等。“與我們日常在導航中看到的一樣,紅色説明該路段通行壓力較大,白色説明通行狀況良好。”中心負責人介紹,與日常導航不同的是,這裡還多了許多專業數據,如實時車流速度、擁堵延時指數等,為中心研究道路擁堵和因地制宜制定疏堵方案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該負責人説,通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大型路口、異型路口通行效率普遍較低,為此,交管局在這些路口內設置“待行區”,通過LED屏動態指引車輛在“紅燈”時間提前進入路口,通過壓縮路口空間以減少車輛通過路口的清空時間,平均通行能力提高了10%—20%。

“共享轉換車道”的誕生,也是來自於該中心的數據分析。以我市首條“共享轉換車道”——江北大慶村立交(大慶村往大石壩)為例,研究發現,大慶村立交左轉車流量太大、與直行交通産生交織是重要原因。雖然早高峰大慶村立交大石壩往大慶村方向交通擁堵,但紅石路大慶村往大石壩方向的車道上車流卻非常小。

所謂“共享轉換車道”,簡單説就是利用交通信號控制,讓同一條車道在不同的時間段通行不同方向的車輛,以實現最大限度利用道路資源的目的。公安交管部門正是要把早高峰紅石路大慶村至大石壩富餘的道路資源,“借給”紅石路大石壩至大慶村方向的左轉車流來實現緩堵。該技術運用後,大慶村立交左轉通行效率提高了50%以上。

針對我市橋隧、立交多,而這些節點容易形成交通瓶頸,公安交管部門則首創多車道匯入自適應控制技術,根據道路出口的通行量對進入路口的各車道車流進行控制,確保車輛快速、順利通過瓶頸路段。

“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實現了有針對性地解決堵點、亂點問題。”該中心負責人表示,將不斷深化大數據應用,為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提供決策參考和技術支持。(記者 周松)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