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北廊坊:密織民生保障網

2018-12-11 09:23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不久前,74歲的李安祿住進了河北省三河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他是入住這裡的第一個城鎮戶口的五保老人。李安祿告訴記者:“早就想進敬老院,一直來不了。現在有好政策了,來到敬老院了,有人照顧,挺好的。”

河北省廊坊市在推動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量力而行擴大社會保障範圍,提高社會保障標準,不斷增強兜底保障能力,織密做大民生保障網。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廊坊注重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統一制定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補助、困難殘疾人生活補助、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孤兒救助、低保家庭高中生補助6項社會救助標準,在全省率先實現了保障標準城鄉一體化,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此前,由於標準不統一、待遇不一致,廊坊市城鎮五保老人無法入住農村敬老院,只能分散供養或自費到民營的養老院生活,很不方便。通過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縮小了城鄉差別,讓城鄉困難群眾權益平等、機會均等。識別標準一致,發放渠道唯一,這樣就給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效率提高了,還非常精準。楊稅務鄉位於廊坊市區周邊,該鄉村民劉志民家由於兒子兒媳都是智力殘疾,只能靠年邁的劉志民一人維持全家的生計。從前農村低保是354元,城市是542元,現在農村和城市統一都是600元了。劉志民説:“取消農村和城市的差別,我感到特別高興。”

城鄉統籌、應保盡保使民生保障網更加密實,量力而行地擴大社會保障範圍則讓這張網面積更大。安次區辛莊子村王金利夫婦正值壯年,一對兒女聰明可愛,在外打工的同時家裏還種了6畝地的果園,收入穩定,是眾人羨慕的幸福之家。然而2016年,兒子王錚被確診為白血病,沉重的醫療負擔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在村委會的幫助下,王金利一家被確定為貧困戶,申請了低保,醫療救助政策使他們只需負擔治療費的不到8%,也享受到産業扶持等各項救助政策。

為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提高救助率,廊坊市將支出型困難家庭納入貧困戶範圍,並將支出型困難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在校學生、殘疾人等特殊人員按個人單獨納入低保,擴大城鄉低保救助範圍,補齊民生短板。雖然這些家庭的總收入超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但是由於支出過高,很有可能使家庭滑落到貧困線以下。針對瀕臨貧困的家庭和人群,廊坊建立了防貧機制,擴大低保救助面,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貧困發生率。

在不斷提高扶貧兜底水平、增加輸血能力的同時,廊坊市還不斷加強貧困群眾的自主造血能力。李艷輝是大城縣廣安鄉李王只堡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35歲,患有白血病,大兒子今年12歲,正在讀小學,小兒子今年6歲,正讀幼兒園,屬於因病致貧的家庭。在了解到李艷輝生病前在本村車床廠上班,懂得車床加工技術後,鎮、村幹部積極協調村內車床加工企業,為李艷輝免費資助3台車床,併為他聯絡加工業務訂單,李艷輝現在靠車床加工每月收入可達2000多元。

廊坊市從貧困戶的實際出發,逐戶制定産業脫貧計劃,量身定制“扶貧菜單”,狠抓健康脫貧、兜底保障脫貧、助殘脫貧、教育脫貧、危房改造脫貧、産業就業脫貧“六大行動”,並把産業幫扶作為脫貧的關鍵。截至目前,廊坊全市16周歲至65周歲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1347名貧困勞動力,1339人已實現就業。與此同時,廊坊市下轄的各縣(市、區)採取多措並舉、多策疊加的形式將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財政資金入股“保底+分紅”的模式,實現産業扶貧全覆蓋。(記者 耿建擴 通訊員 楊雅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