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南水北調4週年 超1億人直接受益

2018-12-12 07:3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浩浩南水,奔流北上。

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隨著河南南陽陶岔渠首大閘緩緩開啟,蓄勢已久的南水奔涌而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也宣告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

出陶岔、過啞口、飛渡槽、鑽暗涵,向北穿行1432公里,從長江到京津冀豫等北方地區,南水一路逆勢北上。四年來,“不捨晝夜”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不間斷供水1461天,累計調水191億立方米;東線一期工程累計向山東供水31億立方米。隨著供水量持續快速增加,南水滋潤著北方大地,優化了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修復了區域生態環境,有力支撐了受水區和水源區經濟社會發展。

“我們喝上了甘甜的長江水”

“20世紀80年代,我們這兒地表水污染嚴重,淺井水不能喝,只好把井越打越深,一度挖到500多米,即便這樣,井裏的水也很少。”説起喝水的問題,55歲的山東省武城縣郝王莊鎮草屯社區村民崔俊臣再也不用焦慮,“現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讓我們喝上了甘甜的長江水。”

南水帶給北方的不只是水,更是好水。

“以前喝的水水質硬、水垢多,還有點鹹味。原來給孩子衝奶粉都不敢用自來水,得特地去超市買桶裝水;用原來的水洗頭,頭髮也有點發澀。”家住天津市紅橋區龍禧園小區的劉麗娜説,“喝上南水後基本沒見過水垢,而且水喝起來是甜的。”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監測結果顯示,通水以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水質一直保持在Ⅱ類或優於Ⅱ類,其中I類水質斷面比例由2015—2016年的30%提升至2017—2018年的80%左右;東線工程輸水水質一直保持在Ⅲ類。優質的南水顯著改善了沿線群眾的飲水質量,讓很多人告別了高氟水、苦鹹水。

“南水北調工程改善了城市用水水質,提高了受水區40多座城市的供水保證率,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人。”水利部副部長蔣旭光表示,南水北調工程從根本上改變了受水區供水格局,優化了水資源配置格局。

這樣的判斷背後,是一組組有力的數據支撐。

中線——北京主城區南水佔自來水供水量的73%,密雲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5億立方米,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提高;天津市14個區居民喝上南水,南水北調成為天津供水的“生命線”;河南受水區37個市縣全部通水,鄭州中心城區自來水八成以上為南水,鶴壁、許昌、漯河、平頂山主城區用水100%為南水;河北80個市縣用上南水,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主城區南水供水量佔75%以上,滄州佔100%。

東線——南水北調山東幹線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構成了山東省“T”字形調水大水網,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和本地水的聯合調度與優化配置,膠東半島實現南水全覆蓋;江蘇50個區縣4500多萬畝農田的灌溉保證率得到提高。

受水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冬日,太陽灑在河北石家莊滹沱河上,水面波光粼粼。支流汊河的河水通過一座兩米多高的橡膠壩源源不斷流向滹沱河,一條長長的小瀑布就此形成,水聲隆隆。

“過去,這個河道沒有水,河床是裸露的,沙坑相連、雜草叢生。高中那會兒上學從這兒走過,滿身灰塵。”河北省正定縣居民石曉旭指著河面對記者説,“你看現在,河水多清呀,周邊環境也因此得以改善,如果你在天氣暖和的時候來,能看到很多居民在河邊散步。”

滹沱河的變化得益於南水北調的生態補水效益。

今年9月始,水利部和河北省政府聯合啟動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利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河北省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三條重點試點河段實施補水,累計補水4.7億立方米,累計形成水面約40平方公里,三條河流重現生機。

實際上,在此之前,中線一期工程已連續兩年利用丹江口水庫汛期棄水向受水區30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累計補水8.65億立方米,生態效益顯著,河湖水量明顯增加,水質明顯提升——天津市中心城區4個河道監測斷面水質由補水前的Ⅲ類~Ⅳ類改善到Ⅱ類~Ⅲ類;河北省白洋淀監測斷面入淀水質由補水前的劣Ⅴ類提升為Ⅱ類;河南省鄭州市補水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水體,安陽市安陽河、湯河水質由補水前的Ⅳ類、Ⅴ類水質提升為Ⅲ類水。

南水,不只喚醒了北方的河流,也滋養了北方乾渴的大地。

在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副司長袁其田看來,地下水是極其寶貴的戰略資源,此前華北地區普遍面臨地下水超採問題。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通水以來,通過限制地下水開採、直接補水、置換擠佔的環境用水等措施實施生態補水,有效遏制了黃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趨勢,地下水位開始回升。

記者了解到,北京、天津等6省市累計壓減地下水開採量15.23億立方米,平原區地下水位明顯回升。截至2018年5月底,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位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0.91米;天津市地下水位38%有所上升;河北省深層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轉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山東省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位2018初較2017年同期回升0.26米;截至2017年年底,江蘇省地下水位上升區和穩定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98.6%。

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表示,南水北調工程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京津冀豫等北方地區的供水結構,降低了受水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緩解了華北地區此前因過度開發水資源導致的生態問題,産生了重要的生態效益。(記者 陳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