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第五個國家公祭日,南京市這樣立法悼念

2018-12-13 15: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 題:第五個國家公祭日,南京市這樣立法悼念

新華社記者蔡玉高、蔣芳

在南京,國家公祭日所有人都需要默哀嗎?娛樂節目還能播嗎?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能穿吊帶、熱褲嗎?對美化侵略戰爭之人該如何懲戒……第五個國家公祭日當天正式實施的《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對這些問題都做出了回答。

從一館到一城,固化公祭活動儀式感

13日10時01分,淒厲的警報聲響起,江上的輪船、路上的汽車跟隨鳴笛,轟鳴聲震蕩著古城南京的大街小巷。紀念館裏8000余人肅立,紀念館外行人駐足、車輛停駛。人們在同一時間為遇難同胞默哀。

這一分鐘,這個城市,時間仿佛凝固了。

第五個公祭日,在南京,“默哀一分鐘”不再是一種情感和道義上的約束,而是被明確寫入了條例,成為一種硬性要求。

在南京商業中心新街口,來往的車輛停在了十字路口外,行人駐足。30多歲的司機楊師傅,摁下車喇叭加入了鳴笛的隊伍。

在早高峰剛過的地鐵站裏,人們停下腳步觀看電視直播公祭儀式,手中報紙的頭版是黑色的,手機頁面也是黑白的。

一分鐘默哀畢,街頭的人流車流恢復。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裏,中斷的悼念儀式繼續進行,81名南京青少年代表宣讀《和平宣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憂啟聖,多難興邦……”

按照條例,公祭遇難同胞的儀式得以進一步固化,並從“一館”擴展到了“一城”。

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姚正陸説,南京大屠殺是不能忘卻的慘痛歷史,人民群眾應當用恰當的方式、端正的態度去對待國家公祭。不僅僅是參加悼念活動和參觀公祭設施時要保持安靜肅穆,衣著端莊得體,在此期間還要對公共娛樂活動予以一定程度的限制。

條例明確,國家公祭活動期間,國家公祭設施周邊禁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本市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在國家公祭日當天應當停止刊播一切娛樂性報道或者節目。

從“一天”到“天天”,劃定民族情感保護區

在南京地鐵2號線雲錦路站出口處,“和平許願墻”上寫滿了和平祝語:“願歷史教訓伴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戰爭不相信眼淚,強軍才能安邦”……

2014年首個國家公祭日以來,人們對這段災難歷史的認知愈發深刻。可令人不解的是,在全民族不斷反思戰爭的大背景下,“精日”行徑卻一再發生。有“跳梁小丑”在南京紫金山抗戰碉堡前穿日軍制服擺拍;有網絡女主播在直播中公開調侃;網絡上、現實中仍然有人為博眼球褻瀆歷史。更令人尷尬的是,對此類嚴重傷害民族感情的行徑,有關部門在處理時,一度只能援引治安處罰法。

“‘精日’行為是立法的導火索,而民意則是推動條例快速出臺的動力。”姚正陸説,今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江蘇調研英烈保護法時,提出地方進行立法的動議。5月,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啟動立法,並進行了立法前調研。結果顯示,覆蓋南京11個區各類人群共2200人,78.1%的市民贊同立法。

“如果歷史虛無主義盛行,會不斷侵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精日’分子追責勢在必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説。

條例還明確,對歪曲、否認南京大屠殺史實,侮辱、誹謗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倖存者等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才能起到震懾的作用。”張建軍表示。

從現在到未來,祈願和平友好

公祭儀式開始前,日本友人松岡環來到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群體中。“今天很冷,是女兒陪你來的?”“又見面了,你看起來身體不錯,太好了。”……一個個問候讓老人們露出笑容,與她緊緊擁抱。

作為有良知的日本人,松岡環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採訪了300多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和200多名日本老兵,把他們的證言寫成文章、拍成紀錄片,不斷敦促日本政府能端正歷史觀,早日作出真誠的道歉。

81名南京青少年代表誦讀和平宣言、6名各界代表撞響和平大鐘,3000羽和平鴿飛向天宇……處處可見的“和平”元素彰顯了國人在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同時,對和平生活的熱切期盼。飽含深情的誦讀聲,讓在場的公眾為之動容,倖存者頻頻拭淚。

張建軍説,正如已故倖存者李秀英所説“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和平的生活才是所有人的願望,這是舉行國家公祭的根本用意所在。條例中對此也進行了強化。

條例特設了“宣傳教育”專章,提出了構建全面、完整的國家公祭宣傳教育體系,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其中明確,市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國際學術交流、史料巡迴展覽、民間交流活動等方式,做好對外宣傳工作,推動國際和平城市建設,提升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國際影響力。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以青少年學生為重點,普及南京大屠殺史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姚正陸説,條例中的相關規定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導向意義,發揮了立法的價值引導功能,更能進一步凸顯南京“博愛之都”“和平之城”的城市形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