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種草養畜為石漠化山區發展探路

2018-12-14 11: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12月14日電(記者 施錢貴)用土地種玉米,然後用玉米養豬喂牛,這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敬南鎮攏岸村村民祖祖輩輩的傳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山上石頭越來越多,土壤越來越薄,村民們還是富不起來。

敬南鎮黨委書記劉鵬介紹,該鎮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全鎮石漠化面積佔當地面積的一半以上,而耕地只有6400多畝。土薄、土地破碎、缺水,成為制約攏岸村發展的難題。2014年,攏岸村有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48戶390人,是敬南鎮脫貧攻堅任務比較重的村之一。

記者看到,在攏岸村的入村公路兩旁,到處是石頭山。放眼望去,沒看到幾塊平地,很多耕地都在山上。

“必須把玉米種植面積調減下來,玉米産值太低了。”劉鵬説。

當地幹部通過調查發現,攏岸村村民有養牛的習慣,超過一半村民家中都養牛,近幾年商品牛存欄在400頭以上。但養牛方式比較粗放,産業小、散、弱,群眾增收效果不明顯。

為了找到符合當地實際的産業,鎮政府多次派人外出考察。經過反復論證,發現這些山地適合種植皇竹草。皇竹草種一次可以管十年以上,每年能收割3季至4季,平均1.5畝皇竹草可以養一頭牛。不僅經濟效益比玉米好,還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

經過溝通,在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攏岸村最終確定了“種草養牛”之路。從2014年起,皇竹草、紫花苕子等牧草在攏岸村開始“上山、爬坡”。2018年,全村皇竹草種植面積達3000畝,為規模化養牛打下基礎。

整合扶貧資金加上群眾自籌,攏岸村的種養殖合作社很快建了起來。全村的貧困戶和散養牛農戶全部進入合作社,統一購買保險、提供技術支持、保底收購等。

目前,合作社有牛50多頭,預計今年年底前能發展到100頭。“貧困戶既有種植牧草的收入,也可以在合作社務工,還能享受分紅。”攏岸村村主任何正林説。

62歲的村民任太興是養牛戶中的“老資歷”,多年前他就開始喂養商品牛。現在,他和老伴養了10頭牛,家裏的土地大部分用來種植皇竹草。

任太興算了一筆賬,平均每頭牛有三四千元的利潤,而種玉米每畝産值不到1000元。“合作社成立後,會帶動更多人養牛,我相信這個産業一定能夠發展起來。”任太興説。

當地幹部群眾對種草養畜的發展模式很看好,他們希望通過種草養畜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探索出一條石漠化山區發展的路子。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