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産業+金融”讓貧困戶成“上班族”

2018-12-15 10: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5日電 題:“産業+金融”讓貧困戶成“上班族”

新華社記者王建

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拜泉縣德潤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工廠化制菌車間,張玉敏駕駛著一輛叉車,正在搬運裝滿菌包的托架。受了半輩子窮的張玉敏沒想到,“産業+金融”進村,讓她成了“上班族”,一年工資近4萬元,順利實現脫貧。

拜泉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地處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張玉敏是拜泉縣國富鎮自治村村民,家裏老人常年有病,2015年成為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6年,有企業家投資建設拜泉縣德潤黑木耳全産業鏈項目,成立了德潤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發展食用菌扶貧産業,但在發展過程中卻遇到了資金困難。合作社有關負責人劉明遠介紹,項目前期投資1.6億元,由於出售的菌包很大一部分年底才回款,去年週轉資金出現困難。

“今年初,郵儲銀行拜泉縣支行給我們發放了一筆1500萬元産業扶貧貸款,解了燃眉之急。”劉明遠説,這筆産業扶貧貸款幫助合作社渡過難關,推動了合作社的進一步發展,今年合作社賣了1280萬袋菌包,預計明年將達2000萬袋。

張玉敏在德潤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已工作兩年多,是第一批簽訂用工合同的貧困戶。她每天上午八點到合作社,下午五點回家,過著“早八晚五”的生活,家裏的20多畝地出租了,“現在專心上班”。

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是生産菌包時間,張玉敏在車間開叉車搬運菌包。5月至9月,她在黑木耳栽培基地,負責挂菌袋、摘木耳、晾曬木耳。

過去每到冬天,自治村村民翟士剛就開始“貓冬”,家庭收入來源主要靠10多畝地。翟士剛的妻子因患有腦血栓、心臟病,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聽説村裏建了菌包生産車間,翟士剛就來德潤食用菌種植合作社應聘。如今,他每天早早來到車間,換上工作服就開始一天的工作,每月的工資3200元左右。他説,過去冬天是“貓冬”,現在變成“忙冬”了,一刻也不捨得閒著。

劉明遠説,在金融貸款的支持下,合作社三期項目基本完成,項目全部投産後,一年可生産食用菌菌包5000萬袋,加工黑木耳100萬公斤。目前,菌包廠生産期達8個月,用工160人左右。黑木耳大棚基地用工期4個月,用工280人左右。全年帶動了54戶貧困戶就業,人均收入3.5萬元左右。

在“産業+金融”帶動下,齊齊哈爾市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正像張玉敏、翟士剛一樣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記者從中國郵儲銀行齊齊哈爾市分行了解到,截至2018年10月末,通過省、市、縣三級機構的共同努力,該分行成功發放産業扶貧貸款8650萬元,有效帶動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