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南洛陽:城鎮化建設為幸福“加碼”

2019-01-07 07:28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興洛湖公園亭臺掩映,伊河畔濕地水流潺潺,古城快速路橫貫東西。

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城鎮化建設中統籌做好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讓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鄉各地,著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由“大寫意”向“工筆畫”轉變,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以綠“蔭”城繪底色

元旦假期,洛陽市洛龍區居民呂懷林帶著孩子,騎著共享單車來到伊水遊園八里堂段新建成的開放式足球場,在停車區停好車,和孩子一起踢球鍛鍊。“幾年前這裡還是荒地,雜草叢生、垃圾成堆,如今煥然一新,變化很大,大夥兒獲得感很強。”呂懷林説。

伊水遊園八里堂段就是洛陽中心城區“小遊園大民生”的一個縮影。

洛陽市委、市政府堅持數量與質量並重,大規模實施國土綠化行動,人在林中、城在綠中的美麗洛陽正呈現在人們面前。

洛陽從頂層設計入手,留足面積、保證綠量,描繪了“開窗見綠、出門進園,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美好藍圖。去年以來新種植經濟林16萬畝,雪松等常綠樹34.7萬株,銀杏等長壽樹50萬餘株,累計發動各界群眾668萬人次植樹3430萬株。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3.8%,綠地率達到36.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7平方米。

政和路小遊園、珠江路小遊園等150個城市遊園星羅棋佈,“15分鐘生態休閒圈”逐步形成,越來越多的市民暢享家門口的綠色福利。

以水“潤”城增靈氣

洛陽因水而美,伊、洛、瀍、澗4條河流縱貫全域。

近年來,洛陽市委、市政府堅持以水“潤”城,全流域治理、全流域提升,全面落實河長制,強力實施“四河三渠”綜合治理,“水清、岸綠、路暢、惠民”的目標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洛陽實施引黃入洛、引畛濟澗等引水補源工程,1億多立方米清流貫入洛城,城市河流斷面水質有效提升;市縣流域227個排污口實現截污,19條黑臭水體得到根治;實施以常綠樹、長壽樹、鄉土樹為主的伊河、洛河、瀍河、澗河沿岸綠帶建設,兩岸綠化面積達到2.5萬畝;著力打造“淺水、闊面、低壩”的親水環境,300余處親水平臺依水而建,110公里親水棧道步道伴水而行。

此外,洛陽著力打造以濱河大道為框架、慢行通道為網絡、遊園步道為補充的道路系統,洛河濱河南北路東延西進,伊河堤頂路實現環通,167公里濱河慢行道投用惠民,沿河兩岸生態宜居帶、黃金宜業帶正在加快形成。

以文“化”城塑靈魂

“十三五”以來,洛陽逐漸探索走出了一條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的文旅融合之路,堅持以文“化”城,把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作為鑄“魂”之措,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取得新突破。

歲末年初,隋唐洛陽城宮城區城門——應天門復原建設工程雛形已現。應天門北側的九洲池遺址展示項目也將加快完善提升,天堂、明堂、九洲池、應天門將實現相互連通,隋唐洛陽城南城墻遺址公園、“兩坊一街”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全面開工,構建49.3平方公里的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

同時,洛陽市近年廣泛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成功舉辦首屆世界古都論壇等文化活動;主次幹道站亭、路燈、護欄等遍佈洛陽元素、隋唐風格,更具文化氣質;挖掘歷史資源,修繕開發了衛坡古民居、倒盞村、石頭部落等,形成一系列文化新景點。

以業“興”城強動力

洛陽,“一五”時期國家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歷經七十年滄桑巨變,依然英姿勃發;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正在蓄勢崛起。

洛陽市委、市政府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産業轉型升級為抓手,著力推動産城互動、産城融合,産業結構更加優化、新舊動能加速轉換、質量效益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良好態勢已經形成並持續鞏固。

洛陽堅持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産業培育壯大“雙輪驅動”,加快實施現代産業體系及現代創新體系、現代市場體系,洛陽石化煉油擴能改造、銀隆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産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落地,大數據、互聯網、金融業、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不斷發展壯大,服務業保持10%以上快速增長,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融合化的轉型發展之路鏗鏘而堅定。

同時,洛陽實施重點企業“提質倍增”行動,中信重工、中國一拖等8家企業邁進超“百億級”;實施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雙倍增”行動,新增清華高端院、中科院信息所等創新平臺535家,新增科大訊飛等創新主體2072家。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洛陽將以涅槃之姿、蝶變之勢繼續昂首前行。”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説,承載著700萬洛陽人民的美好願景,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的奮鬥目標正一步步成為現實。(記者 王勝昔 通訊員 楊霞)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