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創新之光照亮科技強國夢——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引起熱烈反響

2019-01-09 07:5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月8日,人民大會堂,群星閃耀。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征程中,這些創新者就是點亮道路的星光。會場內外,無論是獲獎者,還是正在科技創新道路上的砥礪前行者,他們的目光從獎勵大會這個“小舞臺”,投往國家這個“大舞臺”。他們再次上路,點亮更多創新的星光,照亮科技強國的夢想。

致敬國內科研環境

當我們在向這些獲獎者致敬時,他們在向這個時代和這個國家致敬。有了國家這個大舞臺,科技人才才有了施展才華的地方。

“不斷增強的國力,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做科學研究、追求科學規律的大舞臺。”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説,得益於最近20年中國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和大力投入,中國科學家的科學素養、研究水平和對實驗技術的掌握,已經與國際先進水平看齊,具備了向世界科學領域“亮劍”的實力。

在得知自己的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肯定時,中國農業大學高俊平教授很開心。真正讓這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開心的,並非獲獎本身,而是使他獲獎的這個“土壤”。“科技體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交流合作愈加密切,我們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發越來越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

薛其坤説,現在國家很多政策都鼓勵創新,比如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的設立,讓人振奮。有了這麼多好的科研政策,中國科學家應該更有信心。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中南大學何繼善院士深有同感:“中國科學家應該挺直胸膛,撐起中國的脊梁,為國家的富強而努力。”

指引更多創新者前行

同作為科技工作者,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熱工所所長王池為每一位獲獎者感到高興。在王池看來,所有的獲獎者都是一樣的,潛心研究,長期堅持,懷著對科研、對國家的責任與情懷。

這些獲獎者身上的共同點,正是所有走在創新路上的科技工作者的指南針。最好的致敬,就是追隨榜樣的腳步。

“耄耋之年自有狂,固北疆,戰南洋。磨劍數載,建萬里國防。黃卷青燈伏書案,披繁星,戴驕陽。三尺講臺八千日,傳師道,育儒將。十步芳草,立中外首榜。謀無不當舉有功,鑄利刃,斷金剛。”得知導師獲獎,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院士的學生呂亞茹寫下了這首詞。

呂亞茹説,慶倖自己遇到了錢七虎院士這樣的人生導師,讓她找到了前進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不忘初心、矢志報國的崇高精神,以及埋頭苦幹、扎紮實實的科研作風。

哈爾濱工業大學楊強教授是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院士的第三代弟子,當劉永坦在獎勵大會上的發言從北京傳到哈爾濱,他仿佛仍能感受到這其中的力量,尤其是這一句——“我們始終堅信,國家需要是最強的動力。”楊強説,劉永坦院士在指導他們申請課題或者作報告時,始終強調的是如何瞄準國家需求、如何自主創新。“我現在也是這樣教我的學生。”

繼續奮鬥在創新路上

許多獲獎者紛紛表示,榮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路上,科技工作者們不會停下腳步,因為創新本身是一種快樂的源泉。

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金濤持續努力十多年獲得當前的研究成果,但這個過程並不苦澀,因為“對創新的熱愛和從中獲得了充分享受”。他將帶著這份享受,繼續去解決一些尖端技術領域的難題。

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教授、博奧生物集團總裁程京院士最開心的時候,是看到他們此次獲獎的遺傳性耳聾基因診斷芯片如何又阻止了一例耳聾出生缺陷的發生。創新不止於此。除了出生缺陷防控,他們還要在慢病篩查方面持續創新和努力,以促進我國更快、更好地建立“預防為主”的健康醫療體系。

從劉永坦等獲獎者身上,上海交通大學劉興釗教授看到一種對學術的純粹的愛,“不是簡單地寫論文、發文章,而是實實在在做出一個真正能用的東西”。他告訴自己也要如此,“一定要把東西真正地做出來才行、做出新的東西。”

無論是獎勵大會舞臺上的科技工作者,還是即將走上這個舞臺的科技工作者,他們都在追求創新,在享受創新的過程中實現科技強國夢。(記者 陳海波 袁于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