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治理“大城市病”,北京今年要出哪些招?

2019-01-14 19:5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 題:治理“大城市病”,北京今年要出哪些招?

新華社記者涂銘、烏夢達、魯暢

地區生産總值超3萬億元,站上新臺階;空氣質量、水環境進一步改善,天更藍、水更清;商品住房價格保持穩定、“房住不炒”得到落實……14日公佈的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透視出過去一年北京的一系列新變化。

相對於老百姓的期待,以及“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北京治理“大城市病”任務依然艱巨,今年又將給出哪些實招?

治理“大城市病”關鍵靠“減法”

曾經,北京聚集了大量非首都功能,城市體量不斷擴張,人口稠密、産業集聚、交通擁堵、空氣質量堪憂的“大城市病”讓這座特大城市不堪重負。如今,北京明確定位,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全國第一個提出“減量發展”的城市,北京逐步實現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的轉變。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去年,北京城鄉建設用地全年減量約34平方公里;退出一般製造企業656家,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204個;拆違騰退土地6282公頃。

2019年,北京還將繼續在“減法”上做文章。按計劃,北京將制定城鄉用地減量實施方案,全年減量30平方公里以上;退出300家以上一般製造企業,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66家;拆違騰退土地4000公頃。

更多的非首都功能,將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向河北、天津疏解轉移。今年北京將在河北雄安開工建設4所“交鑰匙”學校、醫院,實現京雄城際北京段開通使用,切實做到“雄安新區需要什麼就主動支持什麼”。

截至1月11日,北京市級機關第一批35個部門、165家單位已主體搬遷至北京城市副中心。今年,北京還將推進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建設,抓好一批公共服務項目建設。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介紹,今年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牢牢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的突破,開拓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

堅決打贏環境、交通治理攻堅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持續加強生態保護、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著力解決百姓頭疼的頑疾。

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2.1%,全年首次無持續3天及以上重污染;密雲水庫蓄水總量超過25億立方米,創近20年新高;新增造林26.9萬畝。

加快建設“天藍、水清、土凈、地綠”的美麗北京,已經成為今年北京市政府的工作重點。為此,北京將繼續攻堅,把柴油貨車治理作為大氣污染重中之重,嚴格落實河長制,新增造林綠化25萬畝、構建環首都森林濕地公園圈、推進生態溝域建設……

北京市人大代表、百度公司副總裁王璐説,北京把大氣治理的功夫下在平時,一年來淘汰了不少高排放車輛、使用清潔能源供熱,不同地區也根據實際摸索出噴灑降塵等多種“攻堅”妙招,保住了更多藍天。

在交通改善方面,北京的目標是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4%。為此,更多舉措將保障綠色出行:軌道交通總里程在2018年636.8公里的基礎上再增加62.5公里、建成公交專用道40公里以上、完成850公里自行車道治理……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周楠森説,目前,北京地鐵已經規劃區域快線S6線,這條線路連接副中心與其他區域。此外副中心內部還規劃了多條加密線,按照平均500米到750米半徑範圍佈局地鐵站,從而加大服務範圍,提高效率。

用民生獲得感檢驗治理成效

生活更方便、住房有保障、教育更均衡、養老更完善……這是北京兩會上許多代表委員的共同心願。城市“瘦身”後,如何讓精細化管理深入人心,深入北京市民百姓的生活?2019年,北京市將在民生問題上不斷發力。

儘管北京今年擬大幅調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預期,政府要過“緊日子”,但民生保障仍要做“加法”。市級財政擬安排教育支出381.4億元、科技支出314.1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94億元、衛生健康支出170.7億元等,均同比增長。

在朝陽區,大尺度的疏解騰退帶來了大量空間,“變身”為百姓的後花園、便利店。去年,朝陽區孫河鄉首家社區便民商業中心正式開業,中心聚合了生鮮類綜合超市及家政、早餐等便民服務業態,可就近服務方圓3公里內的約10萬居民。

2018年,北京建設提升基本便民網點1529個,越來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一刻鐘社區服務圈”。

今年,北京更多的民生“大禮包”還將繼續送出:將完成中心城區和通州區739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任務,建設提升基本便民服務點1000個;完成1200公頃住宅供地,建設租賃住房5萬套(間),完成棚戶區改造1.15萬戶;新增學位3萬個;新建150家養老服務驛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