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長江中游重霾區開展大氣污染外場綜合觀測試驗

2019-01-16 18:0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武漢1月16日電(記者 侯文坤)由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聯合多家高校、科研機構共同開展的長江中游重霾區大氣污染外場綜合觀測試驗近日啟動。該項目研究將有助於豐富我國不同區域大氣重污染形成機制差異的科學認識,提升長江經濟帶大氣環境改善應對決策能力。

這是長江流域首次開展觀測試驗,由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聯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江蘇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和長江大學農學院共同進行。

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介紹,試驗將採用係留汽艇和無人機探測系統,搭載有氣象傳感器、黑碳儀、大氣污染物濃度監測儀、顆粒物計數器等觀測儀器,探測大氣邊界層1500米高度內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PM2.5、PM10質量濃度、黑炭和不同粒徑氣溶膠數濃度廓線,以及風速、風向,溫度、濕度、氣壓等氣象要素垂直廓線。試驗期間,專家將在湖北荊州、襄陽、咸寧等地三個觀測場每天8次進行同步加密探測,結合大氣邊界層及氣象要素地基探測、大氣氣溶膠理化特性地面觀測和地-氣水汽和能量交換觀測,獲得冬季重霾污染過程豐富的大氣污染物和氣象要素垂直結構等觀測數據。

據介紹,此次觀測試驗,旨在尋找我國內陸濕潤地區大氣重污染觸發、維持及消散的熱力、動力促發因子,並量化大氣邊界層結構對本地大氣污染物積累、重污染形成的貢獻;以揭示兩湖盆地類似的“次盆地”地形與湖泊、水網特殊濕潤地區水熱過程,以及兩湖盆地重污染形成的大氣污染物區域傳輸的“匯聚”效應及其大氣邊界層結構特徵。

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表示,該外場觀測試驗將有助於認識長江流域中游大氣氣溶膠變化成因和機理,對豐富我國不同區域大氣重污染形成機制差異的科學認識,提升長江經濟帶大氣環境改善應對決策能力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與戰略意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