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吉林琿春:由點及面打造“紅色邊城”

2019-01-24 18: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1月24日電(記者胥舒驁、劉碩)東北的嚴冬寒風凜冽,但位於中、俄、朝三國交界處的吉林琿春“紅色熱度”不減,不斷有來自長春、延吉等地的各類團體到訪琿春的抗聯遺跡,在一串串感人的抗戰故事中接受紅色歷史教育。

琿春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歷過硝煙洗禮,境內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抗戰遺跡。近年來,當地持續對紅色資源進行開發,讓這座邊境小城的“紅色魅力”日益突出。

在琿春市英安鎮大荒溝村的一座烈士陵園,13位在抗戰時期為國捐軀的英烈長眠於此。“1938年8月,當地遊擊隊在大荒溝休整,因叛徒告密,日軍夜晚偷襲,13位隊員在戰鬥中壯烈犧牲……”今年65歲的退伍軍人劉國信每次講起這段歷史,眼裏都含著淚水。

自從1977年退伍後,劉國信每年清明都會到陵園掃墓。2004年起,他每天都來這裡巡護,併為訪客做義務講解。長期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劉國信的鞋子不知穿壞了多少雙。在劉國信的影響下,越來越多大荒溝村村民對這段紅色歷史熟悉起來,其中不少人都能講出13位烈士的故事。

從2004年開始,琿春在大荒溝陸續修復了十幾個抗戰遺址,建起琿春黨史展覽館,形成了大荒溝黨史教育基地。從一處烈士陵園到一處教育基地,大荒溝成為琿春紅色歷史教育最有代表性的地方。

這幾年,琿春不斷加大對大荒溝基地的投入,形成了將現場教學、集中授課、學員體驗融為一體的紅色線路。大荒溝的名氣也逐漸傳出吉林省,全國各地到此學習抗戰精神的各類團體絡繹不絕。統計顯示,琿春黨史展覽館2018年參觀人數達到5萬人,超過上年的3萬人。

面對數量不斷增加的參觀者,琿春市機關幹部紛紛加入講解員隊伍。原琿春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劉乃仁退休後,來到黨史展覽館當起了義務講解員。憑藉豐富的專業知識,他培訓出一支素質過硬的講解隊伍。“我們根據訪客的年齡和職業‘因人施講’,希望能將琿春的紅色歷史清晰地印在遊客心中。”劉乃仁説。

記者在琿春採訪時發現,一些民營企業家也加入了琿春“紅色宣傳員”隊伍。2017年,民營企業家夏喜成投資數億元在琿春興建了紅色文化民俗博物館,展出了大量他從各地收藏的抗戰時期物品。“革命先烈的精神永不能忘,我籌辦這個博物館就是希望能儘自己的一份力量。”談及建館的初衷,夏喜成説。

隨著開發利用的不斷深入,琿春紅色資源由點成線,由線成面。訪客來到琿春,可以選擇大荒溝、防川村、紅色文化民俗博物館等多條線路,體驗“重走抗聯路”等多種形式的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在紅色線路的周邊,琿春還開發了生態園林、峽谷漂流等生態旅遊項目,紅色資源與綠色生態資源交相輝映,成為當地發展旅遊經濟的新著力點。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