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掩鼻而過到人人自覺——上海嘉定下“繡花功夫”“繡”出垃圾分類新時尚

2019-01-30 10: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月30日電 題:從掩鼻而過到人人自覺——上海嘉定下“繡花功夫”“繡”出垃圾分類新時尚

新華社記者 姜微、姚玉潔、何曦悅

曾經人人掩鼻而過的“垃圾桶”成為城市治理的新命題。在數十年“隨手一丟”的“習慣”面前,垃圾分類在各地都遭遇過推廣難題。在上海嘉定,通過耐心細緻的“繡花式”治理和春風化雨的宣傳教育,垃圾分類已成為一種人人參與、人人自覺的新時尚。

新時尚:“不分類不習慣”

早晨七點半,嘉定區趙巷村的垃圾投放點熱鬧有序。“趙阿爺,這次垃圾分類得很清楚嘛!”志願者顧彩娥和前來扔垃圾的村民趙根發熱情招呼,並熟練地掃碼登記。“滴”的一聲後,趙阿爺收好自己的綠色賬戶二維碼,在垃圾廂房配置的洗手臺前一邊洗手,一邊對記者説:“月底我的綠色賬戶就能有五六百分積分,可以用來換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能爛在地裏的就是濕垃圾,不會爛的就是幹垃圾。”簡明兩句話,趙巷的村民們都記得滾瓜爛熟。無論是七八十歲的本地老人,還是二十齣頭的來滬居民,都有一套熟練的垃圾分類流程:“家裏常備兩個垃圾桶”“廚余濕垃圾直接用鍋裝方便又乾淨”……村民王錦青笑言:“現在去外地親戚家,看到垃圾沒分類都覺得不習慣!”

62歲的姚莉莉是嘉定區博泰景苑小區推廣垃圾分類的志願者。她説:“剛開始還是有人嫌麻煩,把垃圾混裝扔在路邊。我看到了就會主動去幫他把垃圾分好,亂扔垃圾的人就會感到不好意思。時間長了,大家都習慣分好類再扔到投放點。”

源頭分類、源頭減量、源頭治理。目前,嘉定區各處垃圾投放點投放的濕垃圾“純凈度”已經達到95%以上,2018年餐飲垃圾日均專項收運量從此前的43噸升至122噸,可回收物日均增加了58噸,大大減少了人工輔助分揀的繁複環節。

新治理:繡花功夫“繡”出獲得感

博泰景苑小區原本有26個垃圾投放點,在推行定時定點投放後,小區只設東、西兩個投放點。“我們把原來垃圾投放點所在地都恢復了綠化,同時安排了志願者巡邏,清理亂投現象。居民看到社區環境變美了,也就更願意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博泰景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王馨説。

源頭垃圾分類在地域廣闊、房屋分散的農村地區通常難以推行。但記者在嘉定區趙巷村看到,漂亮的玻璃廂房幾乎不像是垃圾投放點,幹、濕、可回收三類垃圾分區鮮明。硬紙箱、玻璃瓶等可回收物以往常常被人們隨意丟棄,現在都能在垃圾投放點找到“歸屬”之處。村民不僅可以把它們以廢品回收市場價賣出,還能收穫額外的綠色賬戶積分。

“習慣養成還是要靠長效機制和村民自覺。”趙巷村黨總支副書記徐加英説。趙巷村共有250余戶人家,村幹部和全村家庭分組結對,對於那些年齡偏大、不太容易學會垃圾分類的村民,幹部們一次次上門手把手教學。

嘉定區首創的農村出租房託管“安客模式”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通過農房租賃人員的統一管理,外地來滬人員也能把垃圾分類落實到位。現在的趙巷村乾淨整潔,路邊見不到半片紙片,就連生活垃圾定時投放點,都美觀明亮、毫無異味。

新科技:全鏈條閉環處理破“癥結”

不少居民表示,看到自己辛苦分類的垃圾收走後又被混裝到一輛垃圾車裏,立刻就沒了積極性。破垃圾分類的“心結”首先要破垃圾處理的“癥結”。

“現在,我們的垃圾車都分為三色,和居民看到的末端回收桶顏色統一,幹、濕、可回收垃圾分開轉運、一目了然,我們還歡迎居民對混運現象進行舉報。”嘉定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李超介紹,2018年嘉定全區新增31輛分類收運車,完成了327輛分類收運車輛噴塗更新,保證垃圾轉運透明、有序。

嘉定區外岡鎮的一幢帆船型的時髦建築,看起來像一座藝術館。這是嘉定區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這裡採用國際先進的垃圾焚燒處理技術,讓濕垃圾處理無黑煙、無異味,排放煙氣的關鍵指標都通過網絡和廠內電子屏實時公示。

“顏值加科技,這裡將成為一個‘網紅’科普教育基地。”嘉定區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工程師熊志強介紹,隔著玻璃,市民能清晰地看到垃圾池內抓鬥行車如何一次性抓取10噸重的垃圾;日處理垃圾500噸的機械爐排爐如何將燃燒後的廢渣,變成美觀實用的環保磚。“市民眼見為實,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垃圾分類這一基礎環節上的。”熊志強説。

更多社會力量也在加入垃圾分類推廣。支付寶城市服務增加了上門回收生活廢品,並將逐漸在全上海鋪開,更多年輕人、“手機黨”不用再苦等走街串巷的回收商販,告別了廢紙廢瓶扔之可惜、回收無門的麻煩,舊物回收就像寄快遞一樣方便。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立法,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垃圾分類既是一場生態革命、文明革命,也是思想觀念和治理模式的變革。要善於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展全鏈條、全生命週期的管理閉環體系,做到全民參與、全力以赴。”嘉定區委書記章曦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