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黎家山村“三變”脫貧“換新顏”

2019-01-30 15:4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海口1月30日電 題:黎家山村“三變”脫貧“換新顏”

新華社記者 羅江、劉詩豪

群山環抱、椰林掩映下,81座茅草房猶如一艘艘倒扣的船;其間小路蜿蜒,通向山下的連片稻田……白查村委會位於海南省東方市最偏遠的江邊鄉,下轄白查、田頭、南龍3個自然村。其中,白查自然村保存著海南最完整的黎族船型屋建築群。

“一根竹竿挂家當,三塊石頭支個灶”。10多年前,住在茅草房的村民過著幾近原始的生活。截至2009年,村民全部搬進政府扶持修建的水泥房。近三年來,脫貧攻堅使白查村實現基礎設施、産業發展、思想意識的蛻變,貧困發生率從75.4%降到0.4%。

走進白查自然村,農房沿著硬化村道整齊排列,房前屋後栽滿果樹。2017年至今,3個自然村修起7條總長7.69公里的生産便道。在白查自然村,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各家的芒果園。村民符勞翁説,過去下地幹活、運輸芒果都不方便,摩托車都進不去只能用扁擔挑,現在收購商能直接把車開到田頭。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困擾村民的用水難也得以解決,南龍自然村打了一口193米深的深水機井,水管入戶使村民告別了到河溝洗澡、挑水的生活。

在白查自然村村口,國旗下簇擁一片花海,村裏的“美麗事業”方興未艾。生産生活沒了後顧之憂,村莊開始在産業上作文章。在海南省交通運輸廳的支持下,村委會帶領123戶貧困戶種起三角梅,每戶已領到3000元分紅。

“三角梅作為公路綠化苗木定向銷售,目前種的3萬株預計能賣60萬元,九成利潤用於分紅,貧困戶打工每月還有1500元收入。”江邊鄉人大主席符那瓊説。

脫貧戶符那豐在基地打工,工作之餘還能“掙外快”。越來越多遊客慕名而來,農民編織的黎錦、裝稻穀的筐成了供不應求的工藝品。符那豐用柏藤編筐,每月能賣2000元。

産業多元,村民不再守著橡膠、木薯和水稻“老三樣”過活。“掙錢路子多啦!家庭人均純收入5000多元,以前加起來都沒那麼多。”符那豐掰著手指頭算起了收入賬:種蔓花生賺了1萬多元,賣芒果6000元,兒子就近打工賺了3000元,還入股了豪豬養殖、三角梅種植等多個合作社。

白查村之變,根源在於思想之變。回憶三年前初次進村,原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巡視員周文雄記憶猶新:正值農忙,大白天喝酒、睡覺的人比比皆是。而如今,壯勞力全在地裏忙。

“哪有時間喝酒?種的養的樣樣要操心,快過年了都閒不下來。”符那豐的兒子符成勞從海南脫貧致富電視夜校上看到了戒酒脫貧的案例,萌生了勤勞致富的念頭。如今他邊打零工邊幹農活,成了全家的頂梁柱。

白查村的船型屋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不少民俗學家、藝術家和遊客長途跋涉只為一睹真容。談起未來發展,符成勞滿懷期待:“有企業想和村裏合作開發旅遊,未來還能吃上‘旅遊飯’,只要勤快日子會越來越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