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京津冀協同創新基礎研究首批項目驗收 多個研究成果得到切實應用

2019-01-31 21:3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天津1月31日電(記者 周潤健)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門組織專家31日在天津對京津冀協同創新首批基礎研究合作專項,“南水北調對京津冀受水區生態環境影響及調控機制研究”項目進行了驗收。專家組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驗收情況來看,各研究項目都達到並有部分內容超過預期目標,很多研究成果都得到了切實的應用,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自2015年京津冀協同創新基礎研究項目啟動以來,先後共同組織實施了“南水北調對京津冀受水區生態環境影響及調控機制研究”“京津冀一體化城際鐵路系統發展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智慧製造”“精準醫學研究”4個專項。

據了解,“南水北調對京津冀受水區生態環境影響及調控機制研究”項目包含了十余個子項目。

項目驗收專家、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楊路華表示,本次驗收的項目立足於南水北調對京津冀受水區生態環境、地下水恢復、外來生物入侵及典型區域的生態社會效應的影響及調控研究。其中,不少研究成果已經在河北雄安新區、北京密雲水庫應用,對雄安新區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保障首都居民飲用水安全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記者了解到,京津冀協同創新基礎研究項目啟動以來,三地逐步完善協同創新合作機制,組建基礎研究聯合管理機構和專家指導組,不斷探索新模式推動專項組織實施,形成了統一組織、統一申請、統一評審、統一立項、統一管理成果共享的“五統一”全面協同緊密合作機制。

“從單兵作戰到集團作戰,從個人賽到團體賽,在協同中,三地實現了機制融合、隊伍融合、人才融合。”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紅説。

天津市科技局基礎研究處處長金雙龍表示,天津和河北很好地借助了北京的優勢科技資源,而北京的科技人才也借助天津和河北的項目有了用武之地,實現了“雙贏”。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強化合作和協調機制,2019年三地將繼續在“精準醫學研究”領域發力,進一步加快研究成果的應用對接,促進成果在三地的共享與轉化落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