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探訪粵北“蘭花之鄉”:台資
企業成為本地業者培養搖籃

2019-02-02 16: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廣州2月2日電(記者 車曉蕙 黃浩苑)“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春節將至,恰是春蘭、墨蘭大量上市的時節,位於廣東北部山區的翁源縣也因絡繹前來的蘭花採購商變得分外熱鬧起來。

出縣城繼續向大山深處駛去,在群山環抱的江尾鎮,山間公路兩旁的田野裏忽然出現大片的花棚,養蘭的花場一家挨著一家,足有十公里。

20年前,臺商張建邦把幾十株蘭花種到翁源濕潤的山地裏,沒有人想到,這裡如今會成為國蘭銷售量佔全國一半的“中國蘭花之鄉”。

個子不高、衣著打扮就像當地普通農民的張建邦在他的鑫鴻蘭園講起往事:當時他在廣東順德做蘭花生意,把台灣蘭花運到當地花卉集散地銷售。幫他管理花場的一名工人無意中説起,他的家鄉翁源有野生蘭花。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1998年張建邦來到翁源並開始試種,不想種出的蘭花品質明顯比外面好。“這裡的空氣、水、溫度,都特別適合蘭花生長,不需要溫室,只要簡單的大棚,適地適種,種植成本低、品質高。”

隨後,一些經營蘭花的臺商朋友接踵而至,從進口蘭花向本地種植轉型。目前,在翁源養殖蘭花的台資企業已有30多家,帶動本地企業200多家,蘭花種植面積1.5萬畝,2018年銷售額達13.5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為當地支柱産業。

臺商曹德興2002年來到翁源種養蘭花,事業越做越大,還在當地娶妻生子,自稱已經變成翁源人,從他的德芳蘭園“走出去”的本地老闆已有好幾個。

今年三十齣頭的馬三朗是當地的一名農民,只有初中學歷的他現在已是擁有60畝花場、年銷售200萬元的種蘭大戶。“在臺商花場的打工經歷使我當上了老闆,讓我的人生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他説。

十幾年前,馬三朗進入曹德興的德芳蘭園打工,從打藥、施肥、分盆這些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慢慢地,祖祖輩輩只會種水稻、種甘蔗的馬三朗了解了蘭花的習性,掌握了侍弄蘭花的技術。

“只要愛蘭花、多琢磨,就能把蘭花種好”,曹德興一句鼓勵的話,讓馬三朗萌生了自己也能當老闆的想法。

2009年,馬三朗在兩畝多的自留地上搭起蘭花棚嘗試種蘭,當年就贏利了。十年時間,他的花場從一個變為三個,種植技術也越來越高,銷量年年增長。“本地人種蘭花有自己的優勢,在自家地裏就可以種,家人可以幫忙,生産成本更低。”他説。

現在,翁源縣像馬三朗這樣的本地老闆越來越多,他們大多都有在台資企業打工的經歷。當地不少農民也學會了種植蘭花,一兩畝、三五畝的都有。翁源縣各鄉鎮將散種的農戶集中起來,辦起了蘭花專業合作社,目前全縣蘭花合作社就有十多個,帶動3600多戶農戶,共同種植、共同銷售。

翁源縣成立了蘭花協會,不管是臺商還是當地老闆,經常一起喝茶聊天,交換養蘭心得,切磋技藝,分享新品種的栽培方法。曹德興説,臺商在蘭花的肥料、用藥、新品種方面有一些優勢,本地人則在土地、用工等方面有優勢。大家優勢互補,信息互通。雖然有人説同行相忌,但“蛋糕做得越大,分得才能更多”。

台資企業興奇美蘭花科技中心被稱為“培養老闆的企業”。64歲的陳逸銘和73歲的黃其霖在台灣就是生物技術專家,在翁源蘭花種植的朋友圈中更被稱為“教授”。

興奇美公司主要從事蘭花的育種、組培,保存的蘭花母本有一千多個品種,每年都有十幾個新品種推向市場。這裡長年都有附近韶關學院園藝專業的學生實習,經過培訓的學生有的當了高級技師,有的創業開起了花場,當老闆的就有十幾個。

黃其霖説,大陸的市場很大,給蘭花育種很大空間。“我們兩個人年紀都大了,就想把這些技術傳授給有緣的人。公司的組培室不向社會人士開放,但向學生開放,希望他們學會後回家鄉創業,帶動大家致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