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南京:儀式感裏享年味

2019-02-04 16: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京2月4日電 題:南京:儀式感裏享年味

新華社記者蔣芳、邱冰清

1700歲的秦淮燈會遊人如織、650歲的明城墻挂起巨幅春聯、比拼最正宗的年夜飯、傳統文化符號裝點回家路……春節前夕,從社區到街頭,從線上到線下,濃濃的文化味、熱辣的中國風,營造出一個儀式感十足的“我們的節日”。

微波粼粼的秦淮河、搖曳生姿的秦淮燈彩,映照著河畔青磚黛瓦的建築群,走在流光溢彩的花燈中,仿佛回到了舊日江南。1月28日晚,“千年古都文脈,雙城聯展燈會”舉行亮燈儀式,一盞直徑1.2米,高0.8米,1700瓣花瓣的巨型荷花燈冉冉升起,載著南京人的祝福和對新年的祈盼。

“上燈了!上燈了!”南京市民朱珠趕在小年夜帶著父母逛燈會,“對南京人來説,過年不看燈,等於沒過年;過年不到夫子廟買盞燈,等於沒過好年。”六年級小學生楊皓手裏提著一盞小豬燈,興奮地説:“我屬豬的,這麼多造型的小豬燈真的挑花了眼。”

秦淮燈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初期,明代的《南都繁會圖》被稱作南京版的“清明上河圖”,畫面中就有元宵節人們上街觀看各色花燈的熱鬧場面。區別於以往,今年的秦淮燈會不僅“走出去”,而且“引進來”,與西安聯手首次合辦“雙城燈會”,“甲天下”的秦淮燈會登上了西安城墻,讓“唐都上元不夜城”步入南京秦淮。

同樣歷史悠久又儀式感十足的年俗還有貼春聯。據考證,挂春聯習俗起源於宋代,卻因明代朱元璋在南京推行家家戶戶挂春聯而盛行。作為春聯發源地的南京,已經連續四年舉行盛大的城門挂春聯活動,讓中國的傳統佳節處處能看到傳統文化的蹤影。

“天開新氣象,看萬古江山,七十青春騰遠志;龍馭大潮流,攜五洲朋友,九重泰運壯中華。”1月27日,南京啟動“環城七十里,春聯送萬家”主題活動,明城墻的12個城門陸續挂上了高達數十米的大紅春聯,現場還有近200位書法家書寫了1000多對春聯送給市民。贈送春聯的行動隨之在全城鋪開,僅秦淮區文聯書法家協會就組織了上萬副春聯送進景區、街區、園區、社區,到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

“春聯的中國紅、方塊字,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陳勇説,通過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寫春聯、送春聯、挂春聯的“書寫金陵春、幸福中國年”活動,將詩詞文化、楹聯文化、書法文化相融合,並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中呈現,形成濃厚的節日氛圍,體現傳統習俗的現代價值。

即使遠離燈會與景區,過年的儀式感仍然無處不在。

臘梅的香肚、綠柳居的素什錦、江蘇飯店的燉生敲……春節前夕,記者走訪多家南京老字號了解到,如今很多市民都會要求在年夜飯里加上幾道最正宗的傳統菜肴,一邊享受老字號裏座次、上菜、夾菜的儀式感,一邊隨手拍攝一段小視頻上傳到網絡,參加“尋找一場最正宗的年夜飯”的線上徵集活動。

年味還在溫暖著越來越多遊子的返鄉路。記者在雞鳴寺地鐵站看到,入站口處已經貼起對聯、挂起大紅燈籠,站臺上挂起了中國結,車窗戶貼上了喜氣的窗花……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城的174個車站裏大約張貼了6500多個窗花、500多對春聯,懸挂了500多對紅燈籠和1400多個中國結。

“我們已經連續四年用春聯、窗花、中國結各類節日元素裝飾地鐵,為的是讓回南京過年的市民一下飛機、高鐵、長途汽車,坐上地鐵馬上就能感受到節日的氣氛、回家的溫暖。”南京地鐵運營公司四號線線路主任梁靜説。

與此同時,江蘇省全民閱讀辦還為返鄉旅客、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奉上了一份豐厚的“精神年貨”,一本好書、一副春聯、一個福字被裝進行囊,跟著列車駛向祖國的四面八方。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