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區域性就業格局如何變化

2019-02-05 06:12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當前,就業機會是更多了還是更少了?不同地區的勞動者感受可能會不同。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為15808萬人,比上年減少185萬人;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人數為12044萬人,比上年增加378萬人,增長3.2%。

近年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經歷了一個由擴大到縮小的過程。2000年後,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東中西部區域發展的差距不斷縮小。受訪專家認為,就業結構性發生的變化,折射出我國城鎮化推進和中西部崛起戰略等帶來的産業區域性轉移和增長,正在影響就業區域性格局。

“我國地域遼闊,地區之間資源稟賦和發展差異都較大,這為構造産業梯次轉移的‘雁陣效應’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人才往往是一個地區經濟活力的體現。如今,一個城市的“年輕指數”已經與其經濟活力呈正相關。近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在京高校陸續公佈了2018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記者注意到,不少大學生在就業時重點關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選擇到相關地區和行業建功立業。

在2019年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許多中西部地區省份也對人才引進做出明確要求。四川提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通過實施“家在四川”人才安居工程,深化戶籍等配套制度改革,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湖北提出,推動集成電路、數字、生物、新能源與新材料等十大重點産業發展,加快打造信息光電子、“芯屏端網”、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培育更多細分行業“隱形冠軍”;西藏提出,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加快拉薩經開區轉型、藏青工業園建設、拉薩高新區發展,啟動山南、日喀則、林芝等地的特色産業集聚區建設,推進各開發區高質量、差異化發展,爭取各類園區經濟增長15%、就業增長20%。

“應該看到,未來一個時期,中西部地區仍將保持著較為強勢的吸納就業勢頭。”莫榮認為,應把東部地區産業優化升級和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結合起來,立足於各地比較優勢,既為解決高素質勞動力就業創造條件,也為農村勞動者外出打工留有餘地,形成差異化、多層次的産業佈局。

1月29日,一年一度的“春風行動·就業扶貧”服務企業用工現場招聘活動在江西省遂川縣舉行。與往年相比,此次招聘崗位工種多數量大。遂川縣就業局負責人介紹,2018年,遂川縣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達到9000余名,其中1126人為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通過積極參與全國家政服務勞務對接扶貧行動,遂川縣主動與上海市、贛州市和吉安市吉州區等多個地方的品牌家政企業對接,簽訂合作協議。越來越多的貧困勞動力通過技能培訓實現了穩定就業。

莫榮建議實施區域就業政策,因為這有利於經濟轉型,優化産業結構,發展新就業形態,拓展就業空間,從而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可通過中央和省級政策和資金的傾斜,在不同區域實施不同的支持發展民營經濟、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的區域産業和就業政策。(記者 韓秉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