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寧夏打造開發區“2.0”版本

2019-02-19 09:45 來源: 寧夏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發展方向更清晰 産業佈局更合理
寧夏打造開發區“2.0”版本

“22>33”,這是一道看似不成立的命題。寧夏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整合優化,讓全區經濟開發區從過去的“1.0”版升級至“2.0”版。雖然開發區數量從33個減少至22個,但是發展方向更清晰、産業佈局更合理,數量上的“減法”成就體量上的“加法”。

經濟開發區集中了工業經濟的“優勢兵力”,是撬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寧夏共有22個縣區,一度,經濟開發區卻有33個。各類開發區集中了72%的規模以上企業,創造了76%的工業産值,但因為同質競爭、重復建設、規劃滯後等原因,各個開發區發展亂象叢生,為吸引企業投資,部分開發區在招商引資上“撿到籃子就是菜”,甚至存在幾個園區之間“打架”“挖墻腳”等惡性競爭現象。面對亟待破解的瓶頸,寧夏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入手對開發區逐一摸排、重新梳理,提出優化整合、改革創新的方案,將33個開發區整合為22個。按照“每個開發區主導産業不超過3個”的原則,22個開發區共佈局了61個主導産業,各個園區之間準確定位、錯向發展,讓化工的歸化工、紡織的歸紡織、新材料的歸新材料,避免了“兄弟之間”重復“打架”、惡性競爭。在園區佈局上,充分考慮到各地的發展差異,既在經濟增速較快的地區“布點”,也在工業基礎較差的西吉、彭陽、涇源、隆德、海原等地佈局。

據了解,全區開發區的整合不是空間上簡單的“合併同類項”,改革創新依然面臨多道“考題”。整合優化後,各地大力實施低成本化改造項目21個,投入改造資金3億元,撬動政府和社會資本投資30億元,七成以上園區實現了“九通一平”,所有園區都建成了污水處理廠。“硬體”提升之後,各個開發區“刀刃向內”,整治“散亂污企業”1634家,處置“僵屍企業”106家,以“騰籠換鳥”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不久前,吳忠金積工業園區完成了對原毛紡織産業園的整合,吳忠金積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楊玉琳説:“園區整合後將更加突出科技、創新的力量,五年內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園。”按照自治區經濟開發區優化整合方案,到2020年,全區開發區總産值達到4000億元左右,年均增速10%以上,佔全區工業産值的比重達到80%左右。(記者 李東梅)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