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稅收聚力京津冀協同發展5週年

2019-02-26 22: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 題:稅收聚力京津冀協同發展5週年

新華社記者鬱瓊源

京津冀協同發展迎來5週年。記者26日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5年來,稅務部門積極推動京津冀三地加強稅收徵管合作,優化區域納稅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等,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稅收環境。

2014年7月,國家稅務總局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稅收工作領導小組。同年10月,《京津冀協同發展稅收合作框架協議》落地。京津冀三地稅務機關實施了資質互認、徵管互助和信息互通等“一統三互”的工作措施,開展了稅收問題研究、稅務登記一站式辦結等工作創新。

三地協同發展,産業轉移是重點。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通知,要求京津冀稅務機關簡化納稅人跨省市遷移手續,並明確了適用範圍、時限要求、業務銜接和業務操作流程等內容。同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公佈《京津冀協同發展産業轉移對接企業稅收收入分享辦法》,明確企業遷入地和遷出地三大稅種稅收收入五五分成等政策。

“京津冀稅務機關一系列合作框架和協議的出臺,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表示。

2017年6月,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雄安新區調研時指出,稅務部門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持續優化納稅服務,全力支持新區建設。緊接著,河北省稅務部門成立雄安新區工作領導小組,選派業務人員到北京培訓,服務入駐雄安的大中型企業,讓稅收為雄安新區建設添彩。

5年來,不斷深化的稅制改革、不斷優化的納稅服務,讓京津冀協同發展背後的稅收力量愈加強勁。

完善稅制,協同加速。2016年,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京津冀三地稅收政策進一步統一;2016年,水資源稅率先在河北省試點,推動當地企業轉型升級,為綠色發展貢獻稅收力量。

徵管改革,服務有感。2018年,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啟動。原有的京津冀三地稅務部門,合作更緊密,溝通更便捷,服務更優化。

減稅降費,創新有力。近兩年來,增值稅改革、個稅改革等減稅措施頻出,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助力北京創新力輻射津冀地區,成為三地經濟的新增長極。

信息共通共享,辦稅便利便捷。如今,京津冀三地納稅人不僅可在三天內完成企業跨省遷移手續,並且可以通過統一的辦稅平臺辦理相關涉稅業務。2014年以來,三地稅務部門構建統一辦稅平臺,實現資質互認、徵管互助、信息互通,實現了京津冀跨區域納稅人徵管信息數據和納稅服務共享。

聯合稅收分析,貢獻稅收智慧。2018年10月,京津冀三地稅務局建立了京津冀聯合稅收經濟分析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稅收經濟分析“導向標”“參謀助手”作用,更好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

攜手風險管理,稽查協查協作。2015年4月,京津冀三地原國稅局簽署《京津冀稅務稽查協查協作協議》,建立京津冀稅務稽查協查協作機制,並於2015年12月簽署《京津冀稅務稽查協作備忘錄》。2017年,三地稅務部門聯合簽署了《京津冀稅收風險管理協作機制》,在國內率先建立起跨區域稅收風險管理協作機制,成立京津冀稅收風險管理協作專題小組,有效提升納稅人稅法遵從度。

5年來,三地地區生産總值由6.7萬億元增長到8.5萬億元,年均增長6.3%;5年間,三地稅收總量由1.7萬億元增長到2.1萬億元。公開數據顯示,京津冀三地稅收規模差距正在縮小,區域經濟協調性顯著提升。

協同發展,更是綠色發展。截至2018年底,三地2.57萬戶環保稅納稅人共申報稅款25.7億元,三地2.63萬戶水資源稅納稅人累計申報稅款81.2億元,稅收在保護環境方面發揮了杠桿作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