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有很多期待

2019-03-18 07:3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① 旅客在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準備前往珠海。圖② 旅客在廣深港高鐵香港西九龍站抵達大堂留影。圖③ 從深圳北站開往香港西九龍站的G5711次高鐵列車乘務員展示廣深港高鐵開通紀念牌。(新華社發)

今年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萬眾期待中正式發佈。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鞏固香港傳統優勢,為香港經濟增長提供持續穩固支撐的意義重大。作為四座核心城市之一的香港該如何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優勢、抓住機遇、深度融入引起了香港各界的熱議。

找準定位發揮優勢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擁有高度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以及遍佈全球的商業網絡,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香港該如何在大灣區建設中把握機遇,鞏固優勢?

香港李錦記健康産品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惠森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能否成功,吸引全球人才和資金參與是重點,香港對此要持開放態度,把握機遇。

“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香港的首要定位,也是給香港帶來新一輪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機遇。”香港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少康表示,香港高校在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醫療等方面具有全球頂尖的科研水平,建議加強香港高校與內地企業合作,把資源和需求有機對接,拓寬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渠道。同時,支持香港青年科研人才在內地創新、創業和就業。

金融是香港優勢産業,如何發揮金融優勢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金鷹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陳仲尼建議,要加快籌建跨境金融平臺,降低香港金融業公司在大灣區參與金融業務的門檻;推動大灣區內電子支付系統互聯互通;將香港打造成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制定具有國際水平的認證標準及綠色金融證券評級標準,並逐步推廣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建立跨境理財産品平臺。

破解規則銜接難點

兩種體制、三個關稅區、三個貨幣區,這是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世界級灣區的最大不同之處。破解規則銜接難點,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之一。

香港新鴻基地産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説,體制機制差異一方面賦予了大灣區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也給粵港澳三地的協調造成了一些困難。他認為,要研究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協調機制,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同時,也應堅持中央統籌與地方負責相結合,加強中央對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頂層設計,明確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

香港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法律顧問陳清霞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要加強三地法律服務合作,深化大灣區爭議解決機制與知識産權制度互聯互通。她建議,進一步完善港澳與廣東九市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機制,深化大灣區內仲裁合作;充分發揮粵港澳各自優勢,加大聯合培養高素質仲裁人員力度,實現三地更緊密合作。

香港資深大律師黃英豪認為,首先,任何地區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建議放寬準入門檻,允許香港與內地對接發展教育事業;第二,要促進在大灣區投資與營商環境方面的規則銜接和對接統一,香港應積極發揮優勢,為區內提供與國際接軌的規則模式;第三,在推動信息流動方面,要打破兩地相關壁壘,促進信息自由流動。

大灣區要深度融合

如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粵港澳大灣區,讓人員、生産要素便利流動是關鍵,這其中有諸多大框架、小細節的構建需要推進,人財物便利流動的灣區才是深度融合的灣區。

香港德輝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佘德聰表示,香港最大的欠缺是土地,灣區建設是對香港的拓展。一方面,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香港正融入全國交通網絡,實現與珠三角西岸投資貿易、生活、工作等全方位的直接對接。香港人的生活環境、居住條件、工作機會都能因此實現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香港具備創科基礎和條件,但産業轉型升級缺乏腹地,灣區的廣大腹地資源可以為香港科技成果孵化、規模化量産提供條件。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有利於香港更加鞏固國際航運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地位,專門服務內地的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所有這些,都需要規則、細節的設計和考慮,才能真正實現深度融合、協同發展、便利流動。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表示,粵港澳三地政府要共同加強環保工作協調,建設宜居宜遊灣區。打造藍色海灣,環保研究機構等有關單位要配合加強調研,提供解決方案。“青年是灣區的未來力量,可以創建更多吸引粵港澳三地青年的創業園區,為三地以及國際青年提供更多展示理想和抱負的平臺,為他們提供更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機會。”蔡冠深説。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建議,放寬港人在內地申領居住證的條件,同時在香港設立申領點,方便港人申領。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交流合作,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以及香港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所説:“期盼香港抓住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培育新優勢,發揮新作用,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記者 廉丹)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