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粵港澳三地聯手塑造“人文灣區”

2019-03-24 09: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深圳3月24日電(記者 王曉丹、王旭、郭鑫)和風飛清響,時鳥多好音。春日的粵港澳大灣區一片生機勃勃,眾多藝術活動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城市相繼啟動。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佈,多元文化和諧相融的動人樂章正在灣區奏響。

嶺南文化凝聚人心

廣東、香港、澳門地域相近、文脈相親,共同的嶺南文化基因讓共建“人文灣區”有了堅實的文化和社會基礎。

在廣州新的城市中軸線上,由著名建築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的廣州大劇院是很多人眼中不能錯過的風景。大劇院引進的港澳優秀舞臺表演作品,更是賞心悅目。香港話劇團、香港舞蹈團、澳門交響樂團等港澳團體經常帶來“爆款”演出,一票難求。

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説,由於大灣區同根同源的文化習俗,許多香港澳門的藝術作品雖然反映的是港澳居民的生活,卻同樣能引起廣東觀眾的共鳴。

古老的粵劇是縈繞灣區人耳際的鄉音,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2019香港藝術節與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聯合製作推出的更新版粵劇《百花亭贈劍》將在兩地上演,為粵劇傳承注入新時代的藝術魅力。

澳門的廣府文化底蘊深厚,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新近公佈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上,澳門4名申報者入選,其中就有南音説唱的區均祥。

如今,澳門已有7人獲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保護,特區政府多次組織傳承人到粵港演出和交流,共襄三地人文互動的盛舉。

香港內地經貿協會會長黃炳逢説,“我們大灣區有共同的根,歷史、語言、文化的同一性是大灣區共同的人文價值鏈,是最緊密的紐帶。”

人文盛會交相輝映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內持續展開了深入的人文交流互動,一場場視聽盛宴在南粵舞臺相繼綻放,開放多元的文化盛會在珠江口交相輝映。

三月的香港充滿了藝術的氣息,香港藝術節、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國際電影節等一系列文化藝術活動紛紛登場。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也在三月開啟已舉辦第三年的“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的藝術之旅,來自香港、澳門的音樂藝術作品在此間上演。

除了音樂、戲劇、舞蹈等演藝節目的交流,大灣區的設計力量也在蓬勃激蕩。2018年深圳設計周打造了粵港澳大灣區系列設計活動,重點展示了多年來來自大灣區11個城市設計師的作品。

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主席許禮賢説,不僅是設計行業,所有的行業都應該聯動發展起來,把粵港澳資源放在一起,將點連成面。“那樣就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有更多可能性。”

除了春季的演藝節目、藝術展覽,每年夏天舉辦的香港書展已成為文化界的一大盛事。過去數年間,香港書展吸引大批海內外讀者到訪,而大灣區一帶尤其是深圳、廣州地區成為香港以外讀者群的主力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儘管是‘一國兩制’,但我們是一家人,在大灣區背景下文化交流會越來越多。”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張闔運説。

代代相傳走向世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共建人文灣區”“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等發展方向。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背景下,粵港澳三地在人文領域的交流合作開始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2002年以來,粵港澳三地每年舉辦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及文化創意産業合作等多個文化領域進行交流合作,推動粵港澳文化融合發展。以粵劇項目為代表,近年來,三地簽訂了有關合作框架協議、開展粵港澳粵劇群星薈活動、實施粵港澳青年戲劇交流計劃等,促進粵劇的保護與傳承。

“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已舉辦10屆,先後以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文化為主題,足跡遍及香港、澳門、廣東、廣西、福建、江西等地。10年來,粵港澳三地已有1000多名青年學生參與其中,共同領略嶺南傳統文化,見證文化創新發展。

被譽為“中國文化産業第一展”的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每年有2300多家企業參展、10萬多種項目産品在這裡展示交易。多年來,深圳文博會專門設有香港、澳門展區,向世界集中展示當地的“衣食住行”文化和設計成果。

旨在“聯通中外、溝通世界”的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吸引了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位世界藝術家的參與。香港、澳門的藝術家也連續參演音樂季,在這個國際化舞臺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音樂藝術匯聚、融通、交流、互動。

眼下,一場場藝術盛會正在大灣區上演,人文的音符在絲路琴鍵上躍動,流傳得越來越遠。(參與采寫:王豐 鄧瑞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