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102個中央部門預算公開

2019-04-03 07:2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加強社會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102個中央部門預算公開

13個

今年共有102個中央部門公開部門預算,比去年增加13個

3%

今年“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各部門落實硬指標

14個

今年公開50個項目,比去年增加14個

4月2日,2019年中央部門預算集中向社會公開,預算公開的中央部門達到102個。這個數字與去年相比,增加了13個部門。

2019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有什麼新特點?公開的主要內容有什麼新變化?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公開時間提前

公開部門增加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人民全程監督政府行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一直是中央部門預算公開的目標。”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央部門預算除在本部門網站公開外,財政部門戶網站還設立了“中央預決算公開平臺”,進行集中公開,讓公眾找得到、看得懂、能監督。

2019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時間,比2018年提前了11天。為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推動黨和國家各項惠民政策早落地、早見效,財政部及早謀劃,及時做好批復部門預算準備工作。由於今年預算批復得早,所以公開得也早。

不僅公開時間提前,公開的部門也明顯增加。2019年,共有102個中央部門公開部門預算,比2018年增加了13個。

2019年中央部門公開的部門預算,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表、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支出表等8張報表,全面、真實地反映了部門收支總體情況和財政撥款收支情況。

“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項級科目,其中的基本支出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説,他的工作單位也公開了單位預算。公眾可以通過預算,進一步了解中國社科院的經費安排。

中央各部門在公開預算報表的同時,還對機關運行經費、政府採購、國有資産佔有使用、預算績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項目等情況進行説明,對專業性較強的名詞進行解釋,公眾可以看得更明白,了解得更清楚。

政府過緊日子

壓減一般性支出

每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三公”經費支出是公眾關注的熱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這些硬任務和硬指標落實得怎麼樣?

從中央部門公開的預算來看,各部門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對黨中央國務院有明確要求、社會公眾較為關注的支出事項,作了重點説明。其中,包括各部門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的情況。

比如,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國家稅務總局為中央財政一級預算單位,納入國家稅務總局2019年部門預算編制的預算單位,包括國家稅務總局機關、國家稅務總局派出機構、直屬事業單位、各省市縣稅務局等共4421個預算單位。

今年全國稅務系統“三公”經費繼續壓縮,比上年減少15148.75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減少230.5萬元,公務用車運行費減少5311.05萬元,公務接待費減少9607.2萬元。

“除了壓縮‘三公’經費,今年稅務部門按不低於5%壓減了一般行政管理事務等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同時重點保障納稅服務、信息化運維等支出。”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財政部公開的部門預算顯示,2019年按不低於5%壓減財政預算監管經費、財政評審業務專項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同時重點保障國際組織股本金專項經費、國庫集中收付銀行代理專項經費等支出,這些變化都體現在有關支出科目中。

預算績效管理加力

公開項目達到50個

為增強部門預算透明度,加大項目預算的公開力度,2019年列入《中央部門預算草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的項目共50個,較去年增加14個。此次公開部門預算時,這50個項目的情況也隨之公開。

此次公開的50個項目包括: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項目,交通運輸部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項目,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科研設施專項業務費項目,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執法辦案支出項目,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安全專項項目,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貧困大病兒童救助項目等。公開的項目內容包含項目概述、立項依據、實施方案、績效目標和指標等。

“重點項目績效目標公開內容很具體,包括項目中期目標和年度目標、具體的績效指標等,有利於更好地反映部門履職效果,促進部門完善政策、改進管理和優化預算安排。”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怡認為,績效目標是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也是預算執行績效監控和事後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2019年中央部門績效目標公開力度加大,標誌著落實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邁出了重要步伐。

“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推動部門公開項目支出,不斷擴大公開的部門範圍、增加公開的項目數量。”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項目績效有利於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透明度,進一步加強社會監督,督促資金使用單位加強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推動中央政策落實“不跑偏、不走樣”。(記者 李麗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