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來樣加工”到為全球“量體裁衣”——透過“迪尚之路”看新舊動能轉換

2019-04-06 16:0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濟南4月6日電 題:從“來樣加工”到為全球“量體裁衣”——透過“迪尚之路”看新舊動能轉換

新華社記者趙新兵、陳灝、王陽

坐在威海迪尚大廈的辦公室裏,女設計師于瀟專注地操作著電腦,用3D建模“黑盒子”掃描完畢的服裝,即將完成數字化成樣,隨後將通過網絡呈現在萬里之遙的國外客戶面前。

穿行在紐約曼哈頓區哈羅德廣場,朱立華經常能認出路人身上的衣服是由迪尚集團設計生産。身為這家企業的董事長,他對此早就習以為常——在附近著名的梅西百貨,20多個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由迪尚供貨。

誕生於1993年的迪尚,從一家小型服裝外貿企業,完成了從來樣來料加工,到自主研發設計、數字化設計製造和自主品牌出口的跨越,成為國際服裝行業全供應鏈的知名“服務器”。

從“掙汗水錢”到為全球“量體裁衣”,迪尚集團一路走來,為傳統産業新舊動能轉換、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增添注腳。

全供應鏈“隱形冠軍”:每年億件“迪尚造”通世界

中國春節假期剛結束,俄羅斯女服裝商人斯維特拉娜·納烏莫娃就坐了近10個小時的飛機,來到迪尚集團威海總部。與迪尚合作4年來,她向迪尚訂貨的額度從2014年的100萬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約1200萬美元。

納烏莫娃經營著一家羽絨服品牌,在考察10余家國際服裝供應商之後最終“情”定迪尚。她説:“迪尚面料資源豐富、設計師專業、生産效率高,是世界服裝供應鏈服務的大品牌。”

像納烏莫娃這樣的外國客戶,迪尚集團每年要接待上千批次——國際服裝企業主動上門談合作,在20年前是迪尚想都不敢想的事。

上世紀90年代初,各類服裝企業迅速興起。迪尚以一張辦公桌、幾把椅子起家,做起了服裝外貿。

“當時的訂單都是國際中間商轉了好幾道手的,做什麼、怎麼做都是別人説了算,連線和扣子都是客戶發過來的。”朱立華説,沒有話語權,動輒被中間商壓價、扣款,甚至賴賬,是當時包括迪尚在內的服裝外貿企業之痛。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我國外貿訂單大幅減少、服裝出口增速下滑,管理粗放的服裝代工企業大量倒閉,連外資企業都出現“跑路”。這場陣痛讓迪尚下決心擺脫中間商、打通自主貿易渠道。

“由於外國中間商的存在,當時我們連見下游客戶的機會都沒有。”迪尚集團副總經理張瑩經歷了這個艱難的時期,數不清吃過多少次“閉門羹”。

面對國際服裝品牌企業,迪尚人下足了水磨功夫:去賣場調查客戶的産品定位,千方百計找到公司的地址,帶著成衣反復拜訪,拿不到一手訂單拿二手的也行……張瑩最“難啃”的客戶,是日本名古屋一家企業。從2001年開始,團隊持續拜訪了4年,才拿到第一筆訂單。

十年磨一劍,迪尚終於打通外貿“中梗阻”,在美、英、德、意、日、韓等國設立了貿易公司,形成了覆蓋歐美和亞洲主要國家的直通渠道,對接下游客戶。

為改變純粹掙代工費的窘境,迪尚開始對服裝全供應鏈服務進行拓展:建起涵蓋國內外3000多家面輔料供應商30萬份電子檔案的服裝面料庫;在國內外設立了100多個設計師工作室、設計公司和研發中心。

從為人代工到找人代工,迪尚不斷在産業鏈中“移步換景”。50多個專業服裝生産廠、800多家配套協作企業、衛星工廠,支撐起迪尚對潮流和訂單的快速反應。目前,迪尚在緬甸、柬埔寨、孟加拉國等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佈局了生産基地,觸角不斷延伸。

“如今,我們為近500個國際知名服裝品牌提供生産和服務。在日本排名前10的服裝企業中有9家與迪尚合作;在歐美,迪尚的市場佔有率同樣名列前茅……”迪尚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張詩哲介紹。

記者看到,迪尚生産的不僅有Zara、GAP等相對大眾的服裝,也有傑尼亞、阿瑪尼、麥絲瑪拉等較高端品牌的産品。

2018年,迪尚為全球生産各類品牌服裝超過1億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3億元。

匯聚全球腦力:讓世界服裝融入“中國設計”

將半杯水淋到一件夾克衫上,水珠隨即滾落,衣服表面沒留下一絲水漬——這是迪尚針對歐洲多雨國家專門研發的防水防風面料,大受市場歡迎。

自主研發設計,是迪尚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一招。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服裝加工行業競爭加劇。如何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加附加值,將客戶信賴轉化為客戶依賴,成為擺在朱立華面前的必答題。而他將目光投向了服裝行業的核心競爭力——設計。

彼時,我國服裝企業在國外大牌企業、設計師面前談自主設計,可謂班門弄斧。張詩哲説:“無論是人才積累還是時尚認知,我們都存在差距。”

決定木桶容量的是短板,迪尚團隊為拿下設計關憋足一口氣。落後於時尚前沿,他們跟著客戶前往目標市場,邊學習設計,邊爭取訂單;人才不足,朱立華到歐洲高價聘請設計師,帶動國內年輕設計人員提升。

先人一步天地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我國服裝出口嚴重下滑,迪尚卻逆市上揚,甚至大膽前往海外聘請設計師、收購服裝設計公司,直接吸收全球前沿設計資源。

近年來,迪尚已經在英國成立了迪尚歐洲服裝研發中心,在愛爾蘭、西班牙、德國、比利時等6個國家設立分會和工作站,在歐洲招募有上千人收集信息,緊盯全球時尚前沿的最新潮流。

從提出建議到參與設計,再到獨立設計一個款式、一個系列、一個品類,迪尚的設計逐步融入國際品牌中。與大牌客戶共同設計研發已經成為常態。

“眼下服裝行業的分工趨勢,是國際知名企業把研發設計交給供貨商。對方往往只給我們提出時尚趨勢,面料選擇、設計精細化、生産工藝都由我們來完成。”迪尚總經理助理孫世光説。

如今,迪尚集團生産的産品幾乎全部含有自主設計元素;每個月,迪尚可以推出一萬個新款服裝設計。在中高端服裝加工領域,迪尚通過自主設計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力。朱立華説:“以前我們滿世界找客戶,現在我們優選客戶。”

迪尚旗下的大連迪尚華盛時裝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持續虧損的日資企業。被迪尚收購之後,其自主設計的中端産品,生産利潤可以和客戶設計的高端産品持平,成為阿瑪尼、麥絲瑪拉等國際知名品牌的生産商。

隨著“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自主品牌建設也成為迪尚轉型發展的最新方向。通過海外收購,迪尚集團在美國擁有Brandon Thomas 和Cherry Elegance Fashion等5家服裝公司、10個自主設計品牌。

發力智慧産業:讓中國為全球“量體裁衣”

一條創新之路,做強中國經濟;一件創新服裝,激活一個企業。

“讓科技創新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發揮重大作用。”在朱立華的藍圖中,大數據、智慧製造、物聯網等新技術與服裝製造結合,成為挖掘新“金礦”的法寶。

厚積而薄發。記者在迪尚面料中心看到,國內外3000多家面輔料供應商的産品資料“聚集一庫”——每種材料的質地、紗支密度、交貨週期、價格等最新圖文信息,形成了面輔料的源頭數據流。

“以前我們經常帶客戶去江浙看面料,現在可以在網上將素材提供給客戶,更加快速有效。”迪尚供應鏈經理張曉騰説。

龐大的數據支撐使迪尚可以快速預估成衣價格,還能迅速形成數字設計。

在迪尚每天有50到100個産品完成3D效果圖製作,在電腦上就可以直觀顯示産品的上身效果。于瀟告訴記者,以前手工製版,完成樣衣製作、寄送、反饋、修改、再次寄送、定版等程序,最快也得一個月時間。使用3D立體成樣後,跑腿的變成了數據,一週就能定版。

從面料選擇、服裝設計,到最終的成衣生産,迪尚已經邁入了數字化設計製造的大門。新潮的生産方式和應用場景,也在迪尚開始落地,推動迪尚進一步走向高質量發展。

4個攝像頭繞人體一週,1分鐘就可以完成身高、肩寬、腰圍、腿長等數據採集,1周以內就能為客戶生産出合身稱意的時尚服裝——這是迪尚最新推出的個性定制業務。

“面料、細節、紐扣都可以自主選擇,基本不會出現‘撞衫’。” 迪尚個性定制中心的男裝量體負責人劉元帥介紹説,數據庫裏僅男裝襯衣就有千余種可選面料,配合領口、袖口、紐扣等不同選項,可以形成上億種組合。

大國經濟行穩致遠,需要創造奔涌不絕的活力;企業歷久彌新,也需要不斷突破自我,尋找新的爆發點。

在迪尚,更宏大的藍圖已繪出雛形,迪尚面料中心、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等10個重點平臺已經啟動建設。依託資源整合能力發展平臺經濟,將成為迪尚新的發展重點。

張曉騰介紹,迪尚計劃推出上線交易功能。其中,面料交易平臺基本開發完成,對社會開放後,將使現有的數據資源成為新的利潤來源。

“只有夕陽的企業,沒有夕陽的行業。”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曹甲昌説,不斷推動産業升級,就是行業希望所在。

深耕加工服裝市場,朱立華的夢想,是推動中國服裝行業新舊動能轉換。他説:“我希望在將來,提起時尚,人們首先想到是中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