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民健身正當時

2019-04-09 08:26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春意濃 運動熱
全民健身正當時

左圖: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老年太極拳愛好者在古城墻上打太極。陳曉東 攝(新華社發)

中圖:市民在安徽省廬江縣潛川路體育公園裏進行鍛鍊。左學長 攝(人民視覺)

右圖:參賽選手在2019重慶國際馬拉松賽中。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天氣漸暖,又到了運動健身的好時節。連日來,各地的全民健身活動如火如荼。

身邊場地越來越多,相關賽事更加豐富,健康意識紮根生活……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國每週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4.35億。在全民健身的號召下,國人距離這一目標正越來越近。

馬拉松賽事迎來質變

江蘇南通、山東菏澤、河北巨鹿、安徽宿州……清明小長假期間,馬拉松賽事在多地上演。週末跑馬,成為中國人運動熱潮的最好寫照。

馬拉松在中國有多火?一年前的2018年4月15日,有40場馬拉松在全國各地同時舉行,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紀錄。日前,中國田徑協會發佈的《2018中國馬拉松年度主報告》顯示,中國馬拉松賽事規模持續增加,産業帶動效應初現,影響力進一步放大。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境內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規模賽事(800人以上路跑賽事、300以上越野賽事)共計1581場,平均每天就有4.3場。相比2017年的1102場增加479場,增長43.46%。累計參賽人次583萬,較2017年498萬的總參賽規模增長85萬,增幅為17.07%。

全國31個省區市、285個地級市舉辦了不同形式的馬拉松比賽,佔地級市總數的85%。2018年中國馬拉松年度總消費額達178億元,全年賽事帶動的總消費額達288億元,年度産業總産出達746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7%。馬拉松運動對推動、提升和促進各省區市縣的全民健身、城市旅遊消費、經濟增長、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經歷了量的積累,馬拉松賽事也在尋求質變。去年底,多場馬拉松賽事出現志願者干擾比賽,參賽選手抄近道、替跑等現象。與此同時,賽事同質化現象明顯、競技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也隨之凸顯。

今年,中國田協通過加強賽事管理、嚴懲賽事違規行為、完善註冊管理辦法、追究組委會瀆職責任、加強非中國田協共辦賽事監管等措施,保障中國馬拉松運動的有序開展。而隨著馬拉松賽事辦賽和參賽經驗的積累,賽事服務水平以及馬拉松文化的培育也正在進入新階段。

場地設施開門迎客

有熱情、沒場地——場地設施不足長期以來是全民健身發展的一大阻礙。相較于不少發達國家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15平方米,目前我國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有1.66平方米,可供居民運動健身的場地嚴重不足。

有鋻於此,近年來,我國多措並舉解決“健身去哪兒”的問題,推進全民健身設施的建設,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例如,北京市去年創建了60個全民健身示範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新建了773片專項活動場地,加快形成以“15分鐘健身圈”為基礎的全民健身設施格局,以滿足群眾日益增加的健身需求。

去年底開始實施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明確提出,新建各級生活圈居住區應配套規劃建設公共綠地,並應集中設置具有一定規模,且能開展休閒、體育活動的居住區公園,並提出了15分鐘、10分鐘、5分鐘生活圈配置體育設施的方案、佔地建議以及建設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運動場等便民體育設施的種類考量。

在加強建設的同時,如何更好地盤活現有場館資源,也是解決場地問題的重要方式。

2018年,受益於中央財政補助,全國各地共有1277家大型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向社會開放並接受群眾監督。青島、長沙、天津等地的學校體育場地也有條件地開門“迎客”,為周邊居民運動健身提供便利。

儘管趨勢向好,但敞開大門的場館仍要面對諸多問題。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有多名代表和委員建言,通過引入保險機制等方式,為學校體育場地開放保駕護航。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委員會主席楊揚説,可以通過學校、體育部門、社區居委會建立公民健康系統,利用大數據等管理辦法,繼續推動學校為全民健身開放場地。

運動處方受到青睞

運動是為了身體健康,但隨著健身人群的猛增,遭遇運動損傷的人群也在不斷擴大。在科學健身的需求下,“體醫融合”逐漸成為全民健身的熱點話題,“運動處方”得到了更多的重視。

體醫融合是體育運動與醫療的結合,而運動處方則是指導民眾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地進行體育運動的方法。專家表示,運動處方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訓練計劃,而是根據個人情況對其運動選擇提供的一個量化方案。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原所長李國平表示,有的人把健身變成了一種競技行為,單純追求成績而忽視了個人承受力,這種做法有失偏頗。全民健身要講科學,要有一套科學健身的方法和原則。

例如,有的跑步愛好者單純地將訓練評測、訓練計劃和方案等同於運動處方,從來不到醫療機構進行測試,不了解自己的心肺功能指標和心血管健康狀況,因而不能據此進行科學、安全訓練。

如何規避運動中的傷病?如何提升健身鍛鍊的有效性?如何讓運動真正成為治未病的良藥?專家指出,指導人們科學合理、適當適量健身鍛鍊的“運動處方”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案,是連接健身與健康之間的關鍵橋梁。

在日前舉行的“人民太極”論壇上,河北省開灤集團職業病防治院院長麼太成介紹了太極運動處方的實踐效果。他説,作為進行體醫結合的工傷塵肺的康復試點單位,開灤職業病防治院將太極醫療健康運動處方同教練指導相互協作,為工傷塵肺慢性病群體的康復提供了新途徑。

專家認為,運動處方最重要的作用是動態評估,衡量是否適合某一運動項目,以及需要的強度、頻次等。任何人都需要有最佳強度的運動,強度過大有風險,強度過小沒效果。(記者 劉峣)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