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探訪北京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平谷區

2019-04-18 20: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探訪北京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平谷區

新華社記者張驍 李犇

在距離北京市中心60多公里的丫髻山畔,“松柏蓋頂、果樹纏腰、川內桃紅”的多彩畫卷已經鋪開,22萬畝桃花盛放爭艷,這是中國著名的大桃之鄉——北京市平谷區的獨有景致。在榮膺北京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背後,平谷區走出一條綠意盈盈的發展新路。

67.9%的背後

從平谷城區驅車1個小時,記者抵達平谷區鎮羅營鎮玻璃臺村。

時值週末,比肩接踵的遊客們可能想象不到,眼前這片桃花嫩紅、梨花皓白、蒼松翠綠的“彩林畫卷”,其實是一片人工林。

鎮羅營鎮林業站站長楊永軍告訴記者,20世紀七八十年代,玻璃臺村周邊難覓樹林,山泉也變成濁水。大量村民開始外遷,全村一度只有20戶人居住。為了改善玻璃臺村生態環境,楊永軍發動村民往山上背土,栽種樹苗。山上缺水,第一批小樹幾乎“全軍覆沒”,他就盯緊天氣預報,趁下雨時搶栽樹苗。

從那時起,村民給他起了個外號:“座山雕”——這不是指電影裏的角色,而是指楊永軍上山種樹時,少則7天,多則半個月不回家。樹沒種好,“座山雕”就紮在山裏了。

“新中國成立前夕,北京地區森林覆蓋率僅為個位數。現在,平谷區的居民出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全區森林綠化面積達到67.9%。這背後,是平谷人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一點點幹出來的!”平谷區園林綠化局森林公安處處長任達偉説。

如今,讓鎮羅營鎮副鎮長趙明革感到欣慰的是,玻璃臺村的常住村民已經超過100戶,招待賓客用上了“山泉水”,鎮羅營鎮也將依託這些“綠色成果”發展全域旅遊。

從“黑水灣”到“金水灣”

平谷區自古産金,有“萬兩黃金縣”之稱。然而這座“大金山”,卻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塊心病。

2004年,平谷區全面禁採金礦資源。2016年5月,平谷區金海湖鎮黑水灣村曾發生盜採金礦案。盜採金礦案發生在基層,鄉鎮看得見違法行為,但沒有執法權;執法部門管理重心偏高,不能第一時間發現違法行為——這就造成了“腰來腿不來”“你來我不來”的執法斷鏈情況。

2017年,平谷區開展“雙安雙打”行動,將執法“主導權”下放到鄉鎮,一旦鄉鎮“吹哨”,相關部門要在30分鐘內響應,這也是北京“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的雛形。

為使鄉鎮和區委辦局形成工作合力,金海湖鎮列出3張清單——職責清單,明確“哨”吹給誰;問題清單,鄉鎮把想解決的問題列入臺賬;績效清單,相關部門工作搞得好不好,鄉鎮來考核。

“雙安雙打”行動後,金海湖鎮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肆虐多年的“挖山、挖河、挖金”現象已經絕跡。

隨著植樹造林、疏解整治促提升等工作的開展,黑水灣村的“採礦人”也轉型為“護礦人”“護林員”。未來,一個全新的“金山”主題文旅項目將在此落地。

“前段時間,村民們一致決定將黑水灣村更名為金水灣村,別看只有一字之差,背後是我們的發展方式發生了根本轉變。只有把大自然賦予的金山銀山,打造成生態文明的綠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銀山。”當地幹部説。

從廢枝爛葉到“過橋”為寶

平谷區是遠近聞名的大桃産地,年産大桃超過3億公斤。每年因桃樹剪枝産生的枝條、落葉等廢棄物高達20余萬噸,如果用焚燒、亂堆亂放的方式處理,既造成大氣污染,也破壞了村容環境。

平谷區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佟全鎖説:“沼氣站的沼液、剪下來的廢枝和動物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於是我們想到,只要用機器把廢枝粉碎,再通過精確的配比把它製成有機肥,就能讓廢枝回到地裏,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垃圾其實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平谷區“變廢為寶”的“生態橋”治理工程可謂巧妙。

在平谷區劉家店鎮生態一橋工程現場,村民胡殿文告訴我們,現在農民把廢枝送到“生態橋”,可按“1噸枝1噸肥”的比例換肥,老百姓不花1分錢,還省去每年數千元的化肥開銷。而且有機肥培育的大桃保質保量,口感還提升了。

在平谷區夏各莊鎮的生態二橋工程現場,經過分揀、破碎、篩分等流程,建築垃圾變為還原土和再生骨料,再經加工,就變成了步道磚、透水磚。我們在夏各莊鎮看到,曾經的建築垃圾,已經用於建設農業大棚。

“隨著生態橋等項目的推廣,現在的平谷區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平谷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小勇説。

“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基礎上,我們不斷擦亮‘山水平谷、森林城市、花果田園、人文勝地’的金名片。”平谷區委書記王成國堅定地説,平谷區將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築牢首都東部生態屏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