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湖北恩施:“錯時務工”方便搬遷農民靈活就業

2019-04-19 21:2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4月19日早上7點多,在宣恩縣珠山鎮甘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在小區服裝廠工作的家長送孩子到300米外的學校上學,之後便可前往工廠上班,下午3點左右再把孩子接回家。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設置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扶貧微工廠”,打破傳統按時上下班的模式,結合農村實際探索“錯時開工”的管理模式,即通過建立計時、計件、計總工作量等方式,營造出“隨時可以來、隨時可以走”的寬鬆工作環境,有效解決農民在農忙、接送孩子等事務上與務工時間相衝突的問題,方便搬遷農民靈活安排時間進廠務工。

新華社發(宋文 攝)


4月18日,村民在宣恩縣高羅鎮龍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製衣車間工作。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設置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扶貧微工廠”,打破傳統按時上下班的模式,結合農村實際探索“錯時開工”的管理模式,即通過建立計時、計件、計總工作量等方式,營造出“隨時可以來、隨時可以走”的寬鬆工作環境,有效解決農民在農忙、接送孩子等事務上與務工時間相衝突的問題,方便搬遷農民靈活安排時間進廠務工。

新華社發(宋文 攝)


茶葉採摘迎來高峰期,在宣恩縣珠山鎮王家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拖把生産車間上班的小區居民鄧玉春(左)暫別車間,忙著在田間採茶(4月19日攝)。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設置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扶貧微工廠”,打破傳統按時上下班的模式,結合農村實際探索“錯時開工”的管理模式,即通過建立計時、計件、計總工作量等方式,營造出“隨時可以來、隨時可以走”的寬鬆工作環境,有效解決農民在農忙、接送孩子等事務上與務工時間相衝突的問題,方便搬遷農民靈活安排時間進廠務工。

新華社發(宋文 攝)


4月19日,村民在宣恩縣珠山鎮甘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附近的茶園採茶。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設置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扶貧微工廠”,打破傳統按時上下班的模式,結合農村實際探索“錯時開工”的管理模式,即通過建立計時、計件、計總工作量等方式,營造出“隨時可以來、隨時可以走”的寬鬆工作環境,有效解決農民在農忙、接送孩子等事務上與務工時間相衝突的問題,方便搬遷農民靈活安排時間進廠務工。

新華社發(宋文 攝)


4月19日,居住在宣恩縣珠山鎮王家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居民周瓊秀,趁著天氣晴好,給自己“放假”半天打理自家的“微菜園”。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設置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扶貧微工廠”,打破傳統按時上下班的模式,結合農村實際探索“錯時開工”的管理模式,即通過建立計時、計件、計總工作量等方式,營造出“隨時可以來、隨時可以走”的寬鬆工作環境,有效解決農民在農忙、接送孩子等事務上與務工時間相衝突的問題,方便搬遷農民靈活安排時間進廠務工。

新華社發(宋文 攝)


4月19日,在宣恩縣珠山鎮甘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製衣車間從早上7點開始便陸續有居民前來上班。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設置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扶貧微工廠”,打破傳統按時上下班的模式,結合農村實際探索“錯時開工”的管理模式,即通過建立計時、計件、計總工作量等方式,營造出“隨時可以來、隨時可以走”的寬鬆工作環境,有效解決農民在農忙、接送孩子等事務上與務工時間相衝突的問題,方便搬遷農民靈活安排時間進廠務工。

新華社發(宋文 攝)


4月19日早上7點多,在宣恩縣珠山鎮甘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服裝廠工作的家長送孩子到300米外的學校上學,之後便可前往工廠上班,下午3點左右再把孩子接回家。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設置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扶貧微工廠”,打破傳統按時上下班的模式,結合農村實際探索“錯時開工”的管理模式,即通過建立計時、計件、計總工作量等方式,營造出“隨時可以來、隨時可以走”的寬鬆工作環境,有效解決農民在農忙、接送孩子等事務上與務工時間相衝突的問題,方便搬遷農民靈活安排時間進廠務工。

新華社發(宋文 攝)

6(1).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