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有活幹,在家門口——雲南省富源縣易地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見聞

2019-04-25 16: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昆明4月25日電 題:有活幹,在家門口——雲南省富源縣易地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見聞

新華社記者 林碧鋒

打磨、拋光、檢驗……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推進,一排排産品整齊擺放。走進營上水晶産品加工“扶貧車間”,29歲的鄧銳係著圍裙,左手拿著半成品,右手持操作桿嫻熟地打磨産品。她説:“我家就住在這個小區的六棟一單元。”

鄧銳是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營上鎮寬塘村村民,家裏有2畝多土地,長久以來靠著種玉米、洋芋和打零工謀生,年收入不足1萬元,全家6口人擠在40平方米的瓦房裏。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她家原來的瓦房被認定為危房。

去年雲南全面實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鄧銳一家在去年6月搬到營上鎮福海佳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這個佔地近15畝的小區,成了全鎮132戶600余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新家園。

房子有了保障,搬遷的群眾卻依然放不下心:離開了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土地,收入來源靠什麼?怎樣維持生活?如何脫貧致富?

在一次群眾會上,不少人提出,民家村村民李徵友長期在廈門一家製作棒球的運動器材公司工作,而縫製棒球對技術要求不高,鎮上能不能扶持他引進棒球加工廠?不久後,小區裏建起了棒球加工廠。

還有人説,家鄉的煤礦較多,錨網使用量較大,而錨網編制工藝較為簡單。經研究決定,鎮上隨後找到了本地錨網加工經驗豐富的合依村村民劉東,並支持他在福海佳園創辦錨網加工廠。

“我們免費為‘扶貧車間’提供場地,並保障水、電、路‘三通’。”營上鎮鎮長謝宏波説,為鼓勵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在“扶貧車間”就業的勞動力可獲2000元一次性培訓補貼,吸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的扶貧項目也有一定獎補。

就這樣,福海佳園創建了水晶産品、錨網、棒球和電子産品加工4個“扶貧車間”,並規範納入扶貧項目庫。這些面積僅有百來平方米的“小工廠”吸納近20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他們的月收入從2000元到4000元不等。

“製作一張錨網的工錢是4元,我們每天最多可以編20張。”和鄧銳一樣,57歲的耿禮松也是小區“扶貧車間”的受益者。他和老伴告別外出打工的日子,經過培訓在家門口的錨網加工廠上班,有了更穩定的收入。

行走在福海佳園小區,一棟棟小高層樓房拔地而起,水泥路寬敞又整潔,路燈和排水等基礎設施完備。

壯大集體經濟,拓寬致富新路。福海佳園小區還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200畝軟籽石榴,併發展辣椒等林下種植業,去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8萬餘元,其中2.4萬元用於群眾分紅。

通過政府幫扶和自身努力,鄧銳一家逐步擺脫貧困。如今,她的孩子在離小區不到兩公里的學校上學,新房裏的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傢具慢慢配齊。

“只要努力拼搏,生活一定會更美好。”展望未來,鄧銳滿懷憧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