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來自湖底40多米深處的堅守——探訪湖底排污深隧施工現場

2019-05-02 09:0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武漢5月2日電(記者 馮國棟)1日下午的武漢晴空萬里。和煦陽光灑在美麗東湖,增添了幾分假日的愜意。在湖底40多米深的地下,則是一番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700多名建設者堅守在潮濕、悶熱的地下建設一線,只為早日打通國內首條貫穿湖底的排污“專列”。

在建的武漢大東湖深隧是武漢重點生態治理綜合項目,主隧全長17.5公里,是目前國內傳輸流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長的排污深層隧道,也是國內首條湖底排污深隧。建成後,武漢近三分之一的污水將通過這趟“專列”直送污水處理廠。

記者來到現場3號豎井旁,只見豎井盤旋至地下40多米深,約有10層樓高,內部“大有乾坤”。沿梯下至井底,越往下走,越是潮濕、悶熱。

在豎井底部,前方的隧道傳來盾構機轟鳴聲。7台盾構機每台高約3米,長100多米,正全速運轉。只見前端刀盤飛速旋轉,泥水四濺。數十名工人圍繞著盾構機忙碌著,臉上佈滿了豆大的汗珠。

“這條深隧有9個豎井,最大深度51.5米,連通後可將污水直送處理廠。這在國內尚屬首創。”中建三局項目公司項目現場負責人阮超説。

“隧道要承受外部地下水和內部污水的雙重壓力,要確保地下水和污水不互通,不能有縫隙。施工精度堪比打造一塊精密‘手錶’。”阮超説。

為此,施工人員採取了“三重保險”:隧道內壁用橡膠密封,同時用20厘米厚混凝土加固,最後涂刷一層結晶型防水塗料以抗腐蝕。

29歲的張功嗣是中建三局的一名安全環境工程師。自去年8月項目開工以來,他每天下到井底,來回穿梭在施工現場的各個角落,一天下來要走3萬多步。

“要確保隧道安全可靠,就像‘雞蛋裏挑骨頭’。不紮根現場,怎能發現問題?”張功嗣説。在這個項目上,像他一樣的年輕管理人員共有27名,平均年齡29歲。

據阮超介紹,項目建成後日傳輸污水規模約100萬噸,還將在汛期發揮調蓄治污和防洪排澇的功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